雖然哮喘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只要能長期規範目前的治療方法,絕大多數患者都能理想地控制哮喘癥狀,減少復發甚至不復發,像正常人壹樣生活、工作、學習。為了規範哮喘的診斷和治療,1994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共同努力下,來自17個國家的301多位專家組成了壹個小組,制定了哮喘管理和預防的全球戰略(GINA)。中華醫學會呼吸學分會也同意並修訂了1993和1997《中國哮喘防治指南》,促進了防治水平的提高。壹、哮喘治療成功的目標:1。盡可能控制癥狀,包括夜間癥狀。2.提高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狀態。癥狀(惡心、嘔吐)、心血管癥狀(心動過速、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偶爾刺激呼吸中樞,嚴重者可引起抽搐甚至死亡。用藥期間最好監測氨茶堿血藥濃度,安全濃度為10 ~ 20μ g/ml。發熱、妊娠、兒童或老年人、肝、心、腎功能不全及甲亢患者慎用。西咪替丁、喹諾酮類和大環內酯類藥物合用可影響茶堿代謝,減緩其排泄,故應減少劑量。3.抗膽堿能藥物吸入抗膽堿能藥物,如異丙托溴銨,可阻斷節後迷走神經通路,降低迷走神經興奮性,舒張支氣管,阻斷反射性支氣管收縮。吸入療法聯合β2受體激動劑能增強和維持支氣管擴張作用,主要用於單用β2受體激動劑不能控制癥狀的哮喘患者,尤其是合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可采用MDI或連續霧化吸入,每日3 ~ 4次,每次吸入75 ~ 250μ g。起效時間約15分鐘,持續時間6 ~ 8小時。不良反應少,少數患者出現口苦或口幹。(2)消炎藥或稱疾病控制藥。由於哮喘的病理基礎是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控制慢性氣道炎癥是哮喘的基礎治療,對哮喘的長期理想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藥物有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和色酮。壹些新藥如白三烯調節劑、長效β2激動劑、控釋茶堿等也有壹定的抗炎作用。1.糖皮質激素(簡稱糖皮質激素)是目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藥物。主要機制是抑制炎癥細胞的遷移和活化;抑制細胞因子的產生;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增強平滑肌細胞中β2受體的反應性。可分為吸入給藥、口服給藥和靜脈給藥。吸入激素是長期控制哮喘最基本的治療方法,是哮喘藥物治療的第壹線。吸入型激素增加了其分子結構中的酯基,使局部抗炎效價明顯增加,且作用於局部呼吸道劑量小,藥物進入血液循環後在肝臟迅速失活,全身不良反應少。主要不良反應為口咽不適、口咽炎、聲音嘶啞或口咽念珠菌感染。噴霧後用清水漱口可減輕局部反應。使用不同的吸入劑型或藥物,口腔咽炎的發病率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口腔咽炎停用4-7天即可自然恢復。常用的吸入激素包括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尼縮松和曲安奈德。近年來開發了壹些活性更強的新型吸入激素,如氟替卡松。其效果增強2倍,且副作用少。用MDI、幹粉或連續霧化吸入。效果較慢,長期規律吸入需要壹周以上才能見效,連續應用三個月以上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根據哮喘病情,吸入劑量壹般為200 ~ 1200μ g/d。
上一篇:去除口臭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麽?下一篇:跑步後大腿肌肉酸痛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