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摩足三裏
位置:位於膝蓋以下凹陷處,小腿肌腱外的穴位。
適應癥:胃酸分泌少,消化慢,腹脹積食,飯後立即胃部不適者。
用力按摩足三裏穴,會有疼痛延伸到腳趾的感覺。每天飯後按摩10分鐘,可以緩解胃部不適。
2.按摩上腹部
位置:
(1)上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5寸;
(2)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
(3)夏丸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2寸。
適應癥:胃脘痛、腹脹、反酸、嘔吐、呃逆、消化不良和腸鳴音。
分別輕輕按摩上、中、下腹部穴位五分鐘,對防治各種腸胃不適有壹定效果。
3.按摩梁丘穴
位置:用力拉伸膝蓋時,肌腱的凹陷處凸出。從膝蓋骨外側端,上方三指左右也是穴位。
適應癥:胃痙攣、腹痛、腹瀉等。,按摩這個穴位可以緩解。
用手指按壓刺激此穴,向大腿方向按壓時,震動較強,可用拇指用力按壓。每次按壓20秒,休息5秒再繼續,如此反復幾次,直到不適感消退。
4.按摩四個穴位
位置:選取第2、3、4、5掌面橫條的中點(1和2)。
適應癥:對胃脘痛、腹痛、腹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呃逆等胃部不適癥狀有奇效。
用拇指擠壓以上四個位置,直到胃部的不適感覺減輕或消失。
5、按摩內在的輕點
位置:在前臂掌部,曲澤和大嶺之間的連線上,手腕寬2英寸,在手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適應癥:可用於治療胃痛、嘔吐、呃逆等胃病。
胃痛或惡心想吐時,用手按壓內關穴,可迅速緩解胃部不適癥狀。
6、按摩天樞穴
位置:位於腹部,水平平臍內,前中線旁2寸,腹直肌及其鞘所在位置。
適應癥: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痢疾等胃腸疾病。
用手按壓天樞穴,可以通便、理氣、化滯、助消化。其應用主要是治療胃腸疾病。
7.胃病的飲食原則
清淡:清淡的飲食對胃來說是最滋補的,清淡的素食有利於消化吸收,不僅有利於病胃的恢復,還有利於延年益壽。新鮮蔬菜和全谷物都是素食和健胃產品。在飲食上,粥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清史金城說:“早上吃米粥是放松胃和產生津液的最好方法,這大大補充了人。”
少精:精是指腸胃有問題的人不要吃粗糧和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尤其是消化不良的患者。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吃沒有殘渣的流質食物。少,多少適中,好菜好入口,飲食宜少於正餐;吃硬的不易消化的東西要少;吃肉和油膩的東西要少;吃腐敗的東西要少;少吃幹而香的東西為宜。
溫柔:指細嚼慢咽。在充分咀嚼食物的過程中,唾液會大量分泌。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酶,可以幫助消化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唾液進入胃後,對胃壁形成理想的保護層,大大減少對胃壁的傷害。在咀嚼食物的過程中,胃腸道和胰腺分泌的酶也會大量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新鮮幹凈:新鮮,壹是指適量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第二是要吃新鮮的食物,不要吃不新鮮和隔夜的食物,包括壹些腌制的食物;第三是多吃新鮮食物。有潔癖胃病的人,由於腸胃虛弱,抵抗力差,要防止食物被致病菌和寄生蟲汙染,註意食物的選擇、準備和保存,以及用具的清潔衛生。
壓痛:溫度適中,熱的飲食對食道和胃有害。吃太多涼的水果蔬菜也傷胃。應該軟的、硬的、炸的、韌的、半熟的東西難以消化,甚至會刺傷胃,引起出血或糜爛。合理的烹調可以軟化肉類的結締組織和植物的纖維素,打破植物的澱粉粒,便於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