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金匱要略》是中醫雜病辨證論治的典範。其中《婦科病三則》是最早的婦科病文獻,可以說是中醫婦科之首,尤其是方藥辨證論治特色,論述精妙,療效非凡,極具臨床指導價值。
方劑以血為主,兼顧氣水。
《靈樞五陰五味篇》中有雲:“女子之命多於氣,少於血,故能以其數除血”,揭示了女子具有血虛氣盛的生理病理特征。基於此,《三章》對女性的處方多以治血為主,兼顧血與氣、血與水的關系。其中包括藥用白芍、阿膠、當歸。如膠艾湯,擅長補血、滋補沖任,用於治療月經後出血、產後出血、妊娠細胞阻滯等。是仲景調血劑的代表方劑。《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四物湯,是由膠艾湯減去阿膠、艾葉、甘草而成,歷來被認為是補血的要藥,是婦科病的萬能有效方劑。
氣血同源異流,是它們的根本,生理上相互協調,病理上相互影響。仲景治療婦科血證的理論,特別註重氣血並重,或益氣養血,或行氣活血。此外,基於“血不利,則為水”的病理機制,仲景還創立了活血利水法,成為治療婦女水血兼瘀的重要原則。比如當歸芍藥散、枳實芍藥散、當歸生姜羊肉湯、桂枝茯苓丸,都含有氣血水同治的思想。
方為輕神為本,藥為專而強。
《蘇文誌真大論》雲:“君有壹臣二臣,制小;妳有壹個部長,三個助理,五個助理,妳也是體制內的;君、臣、三輔、制也大。”仲景的方子遵循了他的遺囑,明確指出“百病對應於方子,而應服用”。《女三章》所用的36個方劑中,除溫經湯12、朱燁湯10外,其余藥物均不超過9味,單味藥方者,組方嚴謹,配伍準確,用藥精煉,可謂簡單有效。如用於治療妊娠嘔吐的幹姜人參半夏丸,用幹姜、半夏溫中、減不良反應、止嘔,用人參扶正補虛,其用藥如陳修園所說:“半夏人參不僅不礙胎,還能安胎。”再比如治療婦女產後腹痛,裏面全是枳實和芍藥散。枳實用於破氣散結以利氣滯,白芍用於止痛以利血瘀。壹破不傷陰,養陰不礙氣,可謂全面。大黃甘遂湯,用於治療婦女產後血證,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甘遂為驅水之藥,故劑量減半,以防過度發作而傷右,並配以阿膠養血扶正,可祛邪而不傷右。各種技巧都是後世臨床借鑒的來源。
註意劑型和用量,註意給藥方法。
根據病證特點采取處方劑型,是《婦科病三篇》的又壹治療特色,包括湯、丸、散、酒、洗、坐藥、潤燥導等七種劑型。特別是用瑯琊湯作洗液清洗外陰,蛇床子粉作坐藥吸陰,為婦科外治之首。
至於仲景的用量就更奇妙了,大到壹斤,小到有用,比如治療婦女孕期腹痛的當歸芍藥散。牡丹作君至壹斤,斂肝,和營,急止痛,以當歸為輔;當歸苦參貝母丸相當於三味藥,說明活血潤燥和清利濕熱並重,各種手法是後世臨床借鑒的來源。
仲景吃藥也很講究。有的人用酒煎服,經常用麥汁或大麥粥喝,用醋作糖漿,用蜂蜜作藥丸,都是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而用。芎歸膠艾湯與酒合用,是基於酒的溫散之力,既能暖宮,又可行。枳實芍藥散配麥粥服用,保護胃氣,用“棗肉丸”配制豬脾丸,也在於“寧中益氣”。仲景呵護脾胃的理念可見壹斑。這些東西,我們都應該深究其原因,繼承其精華,在婦科臨床上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