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踝關節扭傷簡介

踝關節扭傷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踝關節扭傷的病因5臨床表現5.1外側韌帶損傷5.2內側韌帶損傷6踝關節扭傷的診斷7踝關節扭傷的西醫治療7.1對癥鎮痛7.2局部制動7.3輕傷患者的治療7.4重傷患者的治療7.5重傷患者的治療7.6外側韌帶重建8踝關節扭傷的中醫治療8.1按摩治療8.66癥狀8.1.2取穴8.1.3操作方法8.1.4註意事項8.1.5醫案8.2艾灸治療8.2.1癥狀8.2.2取穴8.2.3艾灸方法8.2.4醫案9踝關節扭傷患者的日常保健10參考附件:踝關節扭傷1穴位2踝關節扭傷處方

2英文參考踝關節扭傷【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總結踝關節扭傷[1]為病名[2]。是指以足觸地或被動外翻時踝部腫脹壓痛、疼痛加重為特征的疾病[2][1]。

在外力作用下,當關節突然向壹側運動,超過其正常活動範圍時,對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關節囊、韌帶、肌腱等造成撕裂性損傷,稱為關節扭傷。輕者僅部分韌帶纖維撕裂;嚴重者可使韌帶完全斷裂或韌帶與關節囊連接處的骨頭被撕裂,甚至出現關節脫位。關節扭傷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其中踝關節最為常見,其次是膝關節和腕關節。

踝關節扭傷的原因是踝關節過度牽引或扭轉等外力引起的[2]。

腳踝扭傷多由走路、走路、跑步、跳躍、踢腿等動作不當引起。,或者遇到地面障礙物不避讓[3]。

5踝關節扭傷臨床表現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或突然跖屈,導致踝關節周圍軟組織扭傷,踝關節外韌帶損傷在臨床上較為常見[3]。急性損傷會立即引起疼痛、腫脹、活動受限、行走困難等癥狀;長期勞損或外傷後遺癥也常可引起疼痛[3]。

5.1外側韌帶損傷由足內翻引起。由於外踝比內踝長,外側韌帶較弱,所以足內翻的活動度較大,臨床上外側韌帶損傷較為常見。外側韌帶部分撕裂常見,臨床表現為外側踝關節疼痛、腫脹、跛行。有時可見到皮下淤血;外側韌帶壓痛;當腳內翻時,外側韌帶疼痛加重。

外側韌帶完全斷裂:少見,局部癥狀較明顯。由於外側韌帶失去控制,可能會出現異常的內翻運動。有時踝關節外側有壹小塊骨頭伴隨韌帶撕脫,稱為撕脫骨折。脛骨距關節面的傾斜度遠遠超過正常範圍5 ~ 10,傷側關節間隙增寬。x光檢查顯示有撕裂的骨頭碎片。

5.2內側韌帶損傷是由於足部的強烈外翻造成的,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其臨床表現與外側韌帶損傷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表現為內側韌帶疼痛、腫脹、壓痛、外翻,可引起內側韌帶疼痛,也可有撕脫骨折。

6踝關節扭傷診斷1。外踝關節腫脹、充血和局部壓痛。

2.x線排除外踝關節骨折和脫位。

3.可以發現踝關節在內翻應力下取正位時,踝關節空間不對稱,踝關節不穩定。

7踝關節扭傷關節扭傷後應及時進行西醫治療。原理是制動、消腫、祛瘀,使受損組織得到很好的修復。關節出血過多者應在無菌技術下及時拔除,避免關節內粘連。如果韌帶斷裂或撕脫骨折影響關節穩定性,需要手術復位修復,避免反復扭傷、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

7.1雙氯芬酸鈉(25mg,壹日三次)、對乙酰氨基酚(0.3~0.6g,壹日三次)、布洛芬(0.2g,壹日三次)、吲哚美辛(50mg,1次,壹日三次,直腸給藥)等。

7.2局部固定應使用彈性繃帶、石膏或支具固定踝關節2-3周,有利於韌帶修復。

7.3當患者有輕傷時,如外側韌帶輕傷,踝關節正常穩定,可早期擡高患肢,冷敷以減輕疼痛,減少出血和腫脹。2 ~ 3天後,可采用理療、封閉、消腫止痛、祛瘀藥外敷,並對腳踝進行適當的休息和保護(如穿高統靴)。

7.4重傷患者的處理如果傷情較重,可從內側腿下部1/3處,通過內外側腳踝,在外側腿中部貼5 ~ 7片寬約2.5 cm的膠帶,膠帶外包紮。腳保持外翻位放松韌帶以利於愈合,固定3周左右。在內側韌帶損傷的情況下,包紮和固定位置是相反的。

7.5嚴重損傷患者的治療如果癥狀嚴重,或韌帶完全斷裂或有撕脫性骨折,應使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過矯”姿勢約4 ~ 6周。石膏靴底部可加橡膠墊或其他耐磨材料,用於行走。如果踝關節骨折較大,復位較差,應切開復位內固定。

7.6外側韌帶重建如果由於陳舊性外側韌帶斷裂或反復扭傷導致外側韌帶過度松弛,可考慮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外側韌帶。

8中醫治療踝關節扭傷8.1按摩治療8.1.1癥狀:踝關節紅腫,發熱劇烈,疼痛,活動明顯受限,行走困難。發病前多有外傷,舌暗,可見瘀點,苔白,脈澀[3]。

8.1.2選穴承山穴、昆侖穴、足三裏穴、太溪穴、絕谷穴、斜溪穴、太沖穴[3]。

8.1.3操作方法[3]

踝關節外側韌帶扭傷:①患者側臥,患肢在上方。助手雙手托住傷腿下端,固定肢體。醫生雙手托住受傷的腳,用兩個拇指托住受傷部位。在左右擺動踝關節後,他彎曲腳,以倒置的姿勢向外伸展,然後將腳向外翻,用拇指戳受傷部位。②患者坐著,醫生坐在他對面,壹手從外側捏住患足的腳跟,拇指壓在受傷部位,另壹手捏住足底,做踝關節旋轉法。在伸展狀態下,足底屈曲後伸,按壓受傷部位拇指,用力向下戳。

踝關節內側韌帶扭傷:①患者側臥,患肢朝下。助手雙手托住傷腿下端,固定肢體。醫生雙手托住受傷的腳,用兩拇指按壓內側傷處,旋轉搖動踝關節,然後用力拔出腳的外翻,再將腳內翻,拇指戳向受傷部位。②病人坐著,醫生坐在他對面。壹手從內側托住患足的腳跟,拇指壓在受傷部位,另壹手托住足底,做踝關節旋轉法。在伸展狀態下,將足內翻向後伸展,按壓受傷部位的拇指用力向下戳。

8.1.4註意事項(1)如果踝關節韌帶輕度損傷,可以在韌帶松弛處用繃帶或膠帶固定踝關節,即損傷外側副韌帶固定外翻。如果韌帶撕裂嚴重,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進行石膏支撐固定。大約需要3個星期才能拆除外固定器。[3]

(2)外固定時,要練習腳趾的屈伸和小腿肌肉的收縮。外固定拆除後,要逐步練習踝關節的內、外翻,跖屈、背屈,防止粘連,恢復踝關節功能。[3]

8.1.5病歷宋,男,29歲。因打籃球導致左腳踝扭傷腫脹,活動受限1天。檢查:左踝關節腫脹疼痛明顯,關節活動受限,X線片未見異常。診斷為左腳踝扭傷。用上述手法治療1次後,疼痛和腫脹明顯減輕;三次後腫脹消失,左腳硬著陸後有點痛。7次後,左踝關節可自由活動。[3]

8.2艾灸治療如果患者扭傷,應立即進行局部降溫治療,如冰敷或冷水。艾灸應在扭傷12小時後使用,此時效果最佳,否則會加重病情。如果扭傷比較嚴重或者長期不愈合,可以用內服中藥治療。[4]

8.2.1癥狀壹般有急性扭挫傷史,局部腫痛、壓痛,關節屈伸不利,活動受限。可因外感風寒而復發,嚴重者可見舌色紫暗。[4]

8.2.2選穴昆侖、解溪、徐秋、阿是穴[4]。

8.2.3艾條灸法艾條灸每穴15分鐘,以局部紅腫灼熱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直至踝關節恢復正常,疼痛消失。[4]

8.2.4病歷朱,男,26歲,學生。自述:1之前打籃球扭傷腳踝,外踝立刻腫脹,疼痛劇烈。當時外用冰塊,疼痛和腫脹稍有緩解,就來看病了。經查,患者腳踝內外明顯腫脹,外側腳踝較為嚴重,活動受限,患處壓痛,有淤血痕跡。診斷:腳踝扭傷。治療:局部針灸加艾灸40分鐘。治療後,患者感覺踝關節疼痛和腫脹明顯減輕,活動範圍增加。於是讓患者買艾條,艾灸患處及周圍穴位,每天3次,每次30分鐘。1周後,患部仍有少許疼痛,但功能活動基本恢復正常。這是韌帶拉傷的恢復期。為了防止韌帶粘連,要求患者對其踝關節進行拉伸練習。[4]

9腳踝扭傷患者的日常保健(1)註意腳踝保暖,避免反復扭傷[3]。

(2)患者在基本愈合時應積極進行功能鍛煉或局部* * *鍛煉,以免韌帶愈合時粘連不當影響肢體功能[4]。

  • 上一篇:男人的胡子太多了。有什麽辦法可以擺脫他們?
  • 下一篇:臉上脫皮幹燥怎麽辦?臉上脫皮用什麽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