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金銀花,涼血止瀉潰瘍的聖藥。

金銀花,涼血止瀉潰瘍的聖藥。

編者按:金銀花是壹種歷史悠久的常用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分布於河南、山東、廣東等地。藥理作用主要是抗炎、解熱、抗腫瘤、抗菌、抗氧化、降血糖、保護肺。因其豐富的藥理作用和較高的藥用價值,常與多種其他藥物配伍用於多種方劑中,在臨床上應用廣泛。近日,新華網邀請北京中醫醫院中藥師崔講解金銀花的妙用。

金銀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幹燥花蕾或第壹朵花。因花初為白色,兩三天後變黃,呈現壹片黃白相間的景象,故名金銀花。李明時珍的《本草綱目》對此有非常形象的描述:“花的花瓣,開始都是白色的;兩三天後顏色變黃。新舊相映,所以叫金銀花很香。”也被稱為金銀花。金銀花。金銀花。因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被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細菌和病毒感染,如風熱感冒、炎癥、SARS和禽流感。被譽為“藥店裏的仙女”、“中藥裏的青黴素”。

“忍冬”是忍冬最早的藥用名稱。最早見於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因其“隆冬不死”的生長特性而得名金銀花。金銀花。作為藥用植物,經歷了壹個從單純用莖葉到用花入藥,再到強調以花為主的發展過程。

宋代以前,《本草》記載金銀花,以莖、葉或全草入藥,並無金銀花之名。它的名字最早見於北宋時期的蘇神梁芳。書中說:“葉尖圓,莖葉有毛,處處樹籬,兩片葉相對。春夏兩季新葉尖銳,但顏色淺綠柔和,秋冬兩季又濃又厚,顏色深而圓。結霜時,葉子卷曲呈紫色,冬天也不會褪色。四月開花,極香,聞幾級,初變白,數日變黃。每壹朵黃白,所以壹朵金銀花。”到了南宋時期,“金銀花”在《盧偉言本草》中首次成為正式的藥名,其雲:“陸璐藤性溫無毒,可治筋骨疼痛...壹朵金銀花。”但當時雖有“金銀花”之名,但並未提及花入藥,臨床仍用忍冬的藤莖或全草。“金銀花”可以說只是壹個描述其植物特征的專用名詞。到了明代,藤葉逐漸和花壹起使用。清代認為“其花尤奇”,花重於藤。此後,花和藤葉分別入藥。《中國藥典》(2015版)將“金銀花”和“忍冬藤”歸為兩項。金銀花為幹燥花蕾或花朵盛開的花,專治清熱解毒。金銀花。是忍冬的幹燥莖和枝。專治通絡活絡。

宋元時期,金銀花多用於外科瘡瘍,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如仙方活命飲重用金銀花,被稱為“瘡癰聖藥,外科第壹方”。明代各醫家明確指出金銀花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作用。清代對金銀花的使用,以其疏散風熱、涼血解毒之功,既繼承了前人的理論,又在某些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創新。到了清代,人們才正式將金銀花視為壹種茶。《求是本草》中提到:“江南之地,以茶代之。”金銀花曬幹後泡茶喝,清熱解暑,常用於炎熱地區或春夏。使藥露。金銀花露的制作可見於《本草綱目》:“金銀露蒸自金銀花藤花,蒸花清香,幹花則不及,氣香甘甜,可開胃、解毒消火,夏月代茶,食小兒無瘡毒,尤能祛暑。”瘟疫的預防和控制。溫病名醫吳鞠通在溫病辨證中尤其擅長運用金銀花,創造了以金銀花為主要成分治療溫病的多個方劑,如著名的銀翹散、清營湯等。

金銀花除藥用外,因其攀援枝藤、花期長、葉形美,被視為韓國首爾的市花。它的花粉豐富,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花葉中含有豐富的苷類和酮類,可代茶消暑解渴。近年來,金銀花的功效不斷被發現,如牙膏、化妝品、兒童口瘡等。金銀花也是抗非典中藥配方中的主要成分。(崔)據

  • 上一篇:蒲公英有什麽作用?
  • 下一篇:吃什麽食物去火?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