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手術治療:目的是改善肢體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組織水腫,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促進肢體功能恢復。?
(1)藥物:神經營養藥物的應用,如大劑量B族維生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藥物(地巴唑和煙酸等。);能量混合物的應用(三磷酸腺苷等。);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雙氯芬酸等。);疼痛明顯的患者可口服鎮痛藥物、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和鎮靜劑。?
(2)局部封閉:如有明顯麻痛,可註射強的松龍0.5ml和2%普魯卡因0.5ml。
(3)理療:常用的方法有電療、水療、蠟療、碘離子導入、感應電和小夾板固定。?
(4)針刺和電針療法:上肢常用穴位有合谷、同裏、老陽、雲門、手三裏、手中書、少海、外關、曲池、曲澤。下肢常用的穴位有:環跳、陽陵泉、陰陵泉、陽關、夾脊穴、環中穴、絕骨穴、三陰交穴、承府穴、陰門穴、湧泉穴、太沖穴。?
(5)康復與功能鍛煉:有條件的可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盡早開始四肢主動活動,尤其是關節部位的主動和被動活動,有助於預防關節僵硬和攣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