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將子宮出血分為以下類型,並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治療。
⒈
內濕熱(多見於功能性子宮出血並發盆腔炎);
小腹灼熱,小便黃赤,尿頻,白帶黃稠,有腥臭味,月經量多,色紫,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治療宜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⒉
脾不統血(多見於出血時間較長的患者);
頭暈目眩,面色蒼白,下肢浮腫,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心慌,失眠,月經量多,色淡,舌淡,苔薄白,脈緩。宜健脾益氣,固沖任。
⒊
肝郁血熱(多見於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或早發):
胸脅脹痛,急躁,頭暈,頭痛,口幹,小便黃,大便幹燥,月經量多,色紅或絳紅,腫塊粘稠,舌質紅,苔薄白,脈微滑。治療要平肝解郁,清熱涼血。
崩漏帶下食療二則
1,治貧血,崩漏,月經過多:黑木耳20克,紅棗30枚,紅糖20克,熟服,每日1次。
2、葵花盤壹個,焙成炭末,黃酒3克,每日三次,治崩漏,產後血暈。
更多詳情請看:平安健康網婦科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