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蛹蟲草多生長在中低海拔次生林中。土壤排水良好,疏松透氣的棕色或深棕色森林土,表層常有10 cm以上的落葉層。由於蛹蟲草寄主範圍廣,在不同的變態階段可感染近200種昆蟲。被感染的昆蟲是它的宿主,也就是它的培養基。它的菌絲體利用蟲體的組織作為營養和能量的來源,不斷生長,填滿蛹殼,形成假菌核。它能在落葉和雜草或樹皮裂縫中越冬。生態環境適宜時:氣溫或土壤溫度上升或下降到18 ~ 23℃時,土壤含水量達到70% ~ 80%。寄主頭的節間縫可以生出1到幾個亞基。出生時黃色至橙色,成熟時橙色或紫色,內部黃色,多不分枝,全長2 ~ 5厘米,頂端多為桿狀,長1 ~ 2厘米,直徑3 ~ 5毫米,表面有許多乳頭狀突起的子囊菌,內有子囊孢子,線狀,透明,無色。子囊孢子被輻射後,又受到風雨的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