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聖紀總錄》卷51,
B組:熟地黃(焙幹)、巴戟天(去核)、山茱萸(炒)、肉蓯蓉(酒浸、切段、焙幹)、附子(去核、去皮、去臍)、石斛(去根)、五味子(炒)、肉桂(去皮)、茯苓(去皮)、麥冬(去核、焙幹)、遠誌(各30g)。
在使用中,藥物文件被破壞。每次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碎),共煎至100毫升,空腹溫服。
功能滋陰壯陽,化痰開竅。
跡象表明是深色營養不良。下元虧虛,陽氣不足,痰多,舌虛,足虛。現可用於中風後遺癥、各種脊髓疾病、精虧痰多型失語癥,也可用於全身瘙癢。
方中熟地黃、山茱萸滋養肝腎之陰,石斛、麥冬滋陰生津,亦清虛火。巴戟天、肉蓯蓉、附子、肉桂溫腎養真陽。以上八味陰陽合治腎虛,再用菖蒲、遠誌、茯苓化痰開竅,溝通心腎,五味子收斂消散真氣,生姜、大棗、藥調中。該方劑中,* * *起到補腎填精,化痰開竅的作用。
按:《易茗論方》卷二《地黃飲子》,即加薄荷於此方。跡象是壹樣的。
提醒您:地黃飲1本著名中草藥配方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