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性溫,但藥力上升(補氣壯陽)。在相同劑量下,其藥效和潛力在臨床上不易監測,其配伍也難以充分協調,使其在內科使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在中醫臨床上使用黃芪容易補火(溫補益氣),助邪(疾病或某些致病因素)。壹旦沒有準確全面的辨證水平和技術來控制其副作用,進補藥的入口就可能變成毒藥,危害很大。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迅速出現“上火”癥狀,如臉紅、心煩、睡眠不好或失眠、喉嚨痛、高血壓或頭暈,甚至加重或逆轉病情。正是由於黃芪的上述缺點,被尊為中醫聖人的張仲景在其經典著作《傷寒論》中,廣泛使用人參(主要指黨參)補氣,而只用少量黃芪,可見聖人深明黃芪難用,不宜濫用。黃芪對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有治療作用,但有療程。堅持3天1,往往可以達到消除早搏的效果。停用黃芪對心臟沒有影響。
上一篇:鼻炎有偏方卻沒有小偏方怎麽辦?下一篇:貼雙眼皮和貼眼睛都腫了,怎麽才能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