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壹般分為三個階段:初期、中期、後期。飲食上要根據病情的發展,搭配不同的食物,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形成。
骨折初期,受傷部位青腫,經絡不通,氣血不通。現階段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中醫認為,淤不除,骨不長,淤去新骨。可見消腫和淤血是骨折愈合最重要的因素。飲食原則是清淡,如蔬菜、雞蛋、豆制品、水果、魚湯、肉汁等。不吃酸辣、熱膩,尤其不要過早給油膩、滋補的產品。如骨頭湯、燉雞、燉魚等,否則瘀血停滯,難以消散,會延緩骨痂的形成,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
傷後三到四周,大部分淤血被吸收,骨折中期恢復。治療要和,主要是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飲食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愈傷組織生長的需要,補充維生素A、D、鈣和蛋白質。
受傷後六到八周。骨折瘀積基本吸收,已形成骨痂,應輔以治療。通過滋補肝腎、氣血,促進堅固骨痂的形成,舒筋活絡,使相鄰關節活動自如,恢復原有功能。飲食禁忌可以解除,可以用高營養的食物進補,能喝的可以給,比如杜仲補酒,虎骨木瓜酒。
飲食只是配合治療,掌握骨折早期以輕為主,中期以中為主,後期以補為主的原則,選擇合適的食物會對骨折愈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