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的醜陋外表,孔子認為他的才華是淺薄的。後來往於江淮之間,在今南昌講學,弟子約三百人。孔子聽說後,認為他是“以貌取人,卻失了羽毛”。如今,南昌每年仍有紀念他的儀式。
坦太滅明曾在武城任宰輔,宰輔向孔子誇贊坦太滅明“不是出差,也不是找死。”
坦泰滅明墓位於南昌二中校園內,是為紀念孔子學生坦泰滅明來昌而建。明代知府範萊在南昌重修坦太滅明墓。清代學者王思訓為其立碑,題“古人之墓”。
春秋時期,孔子因坦臺滅明相貌醜陋,認為他是個窮人,於是坦臺滅明“南遊大江”,收了300名弟子,名揚天下。孔子聽後嘆了壹口氣,說:“我以言取人,失而復得;以貌取人,掉毛。"
坦太滅明死後,全國各地的人爭相立墓祭拜。南昌人民甚至為他建立了壹個紀念館和壹個墳墓,並設立了淡臺門以示紀念。坦臺滅明今有三座墓,分別是武城(今山東費縣)、陳留(今河南開豐縣)、張羽(今江西南昌市)。據考證,其真正的墓屬於南昌的這座建築。但這座墓在文革中被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