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泥鰍有補氣、祛濕祛邪的作用。可作為輔助食品用於消除幹燥、預防和治療陽痿、流行性黃化、兒童盜汗、痔瘡和疥瘡。《泉州本草》有“泥鰍燉豆腐”:泥鰍去腮、去內臟,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鹽適量,煮至半熟,再將豆腐放入鍋中燉至熟透,宜空腹溫食。本方健脾利濕,對脾虛引起的黃疸、排尿困難、胃無力有較好療效,對遷延性、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改善也有明顯效果。
泥鰍皮膚分泌的粘液稱為“泥鰍滑液”,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用水喝可以治尿路梗阻和熱淋。將糖與患處混合,可治愈疼痛和腫脹;滴耳液可以用來治療中耳炎。
泥鰍的肉營養豐富。據營養學家研究,其可食部分每100g含蛋白質9.6克,遠高於壹般魚肉。還含有大量維生素,如維生素B1,比鯽魚、黃魚、蝦高3-4倍,維生素A、維生素C也比其他魚類高。泥鰍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心血管疾病、貧血、肝炎患者多吃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