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醫秘方 - 什麽是支原體、衣原體,什麽是冠狀病毒?

什麽是支原體、衣原體,什麽是冠狀病毒?

支原體:又稱黴形體,為目前發現的最小的最簡單的細胞,也是唯壹壹種沒有細胞壁的原核細胞。支原體細胞中唯壹可見的細胞器是核糖體。支原體是在1898年發現的,是壹種簡單的原核細胞。其大小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結構也比較簡單,多數成球形,沒有細胞壁,只有三層結構的細胞膜,故具有較大的可變性。支原體可以在特殊的培養基上接種生長,用此法配合臨床進行診斷。支原體的大小為0.2~0.3um,可通過濾菌器,常給細胞培養工作帶來汙染的麻煩。無細胞壁,不能維持固定的形態而呈現多形性。革蘭氏染色不易著色,故常用Giemsa染色法將其染成淡紫色。細胞膜中膽固醇含量較多,約占36%,對保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具有壹定作用。凡能作用於膽固醇的物質(如二性黴素B、皂素等)均可引起支原體膜的破壞而使支原體死亡。

支原體基因組為壹環狀以雙鏈DNA,分子量小(僅有大腸桿菌的五分之壹),合成與代謝很有限。

營養要求比壹般細菌高,除基礎營養物質外還需加入10~20%人或動物血清以提供支原體所需的膽固醇。最適pH7.8~8.0之間,低於7.0則死亡,但解脲脲原體最適pH6.0~6.5。

大多數兼性厭氧,有些菌株在初分離時加入5%CO2生長更好。生長緩慢,在瓊脂含量較少的固體培養基上孵育2~3天出現典型的“荷包蛋樣”菌落:圓形(直徑10~16um),核心部分較厚,向下長入培養基,周邊為壹層薄的透明顆粒區。此外,支原體還能在雞胚絨毛尿囊膜或培養細胞中生長。

繁殖方式多樣,主要為二分裂繁殖,還有斷裂、分枝、出芽等方式,蓋因缺乏細胞壁造成分裂時二個子細胞大小均所致。同時,支原體分裂和其DNA復制不同步,可形成多核長絲體。

壹般能分解葡萄糖的支原體則不能利用精氨酸,能利用精氨酸的則不能分解葡萄糖,據此可將支原體分為兩類.解脲脲原體不能利用葡萄糖或精氨酸,但可利用尿素作能源。

各種支原體都有特異的表面抗原結構,很少有交叉反應,具有型特異性。應用生長抑制試驗(Growth inhibition test,GIT)、代謝抑制試驗(Metabolic inhibition test,MIT)等可鑒定支原抗原,進行分型。

支原體對熱的抵抗力與細菌相似。對環境滲透壓敏感,滲透壓的突變可致細胞破裂。對重金屬鹽、石炭酸、來蘇爾和壹些表面活性劑較細菌敏感,但對醋酸鉈、結晶紫和亞銻酸鹽的抵抗力比細菌大。對影響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黴素不敏感,但紅黴素、四環素、鏈黴素及氯黴素等作用於支原體核蛋白體的抗生素,可抑制或影響蛋白質合成,有殺滅支原體的作用。

支原體不侵入機體組織與血液,而是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細胞粘附並定居後,通過不同機制引起細胞損傷,如獲取細胞膜上的脂質與膽固醇造成膜的損傷,釋放神經(外)毒素、磷酸酶及過氧化氫等。

巨噬細胞、lgG 及 lgM 對支原體均有壹定的殺傷作用。呼吸道粘膜產生的SlgA抗體已證明有阻止支原體吸附的作用。在兒童中,致敏淋巴細胞可增強機體對肺炎支原體的抵抗力。

致病支原體中,肺炎支原體起肺炎,人型支原體、解脲支原體和生殖器支原體主要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體肺炎又稱原發性非典型肺炎,支原體肺炎全年均可發病,以冬季多見,可有小流行。支原體腦炎是學齡前兒童及青年人常見的壹種肺炎,支原體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潛伏期較長,可達2~3周。支原體肺炎雖然病程較長,肺部病變較重,炎癥吸收較慢,但絕大多數預後都是良好的,合並癥亦少。生殖器支原體感染是近年新明確的壹種性接觸傳播疾病。成人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新生兒則由母親生殖道分娩時感染。成人男性的感染部位在尿道粘膜,女性感染部位在宮頸。新生兒主要引起結膜炎和肺炎。

衣原體:

衣原體是壹種既不同於細菌也不同於病毒的壹種微生物,屬於原核生物,即細胞內沒有形成核膜的細胞核。衣原體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其缺乏合成生物能量來源的ATP酶,也就是說衣原體自己不能合成生物能量物質ATP,其能量完全依賴被感染的宿主細胞提供。而衣原體與病毒的主要區別在於其具有DNA、RNA兩種核酸、核糖體和壹個近似細胞壁的膜,並以二分裂方式進行增殖,能被抗生素抑制。 衣原體屬於原核類生物。圖片說明:Giemsa 染色,油鏡(1000倍),見到壹大單核細胞,包漿內有球形和橢圓形的包涵體。

名稱和分類

衣原體Chlamydia 以鸚鵡熱病原體和沙眼病原體為代表的專性寄生性的微生物。最早是由宮川米次等(1935)從腹股溝淋巴肉芽腫患者的染色體中作為宮川小體而發現的,被命名為宮川氏體(Miyagawanella)(E.Brumpt,1938)。其後,相繼又出現很多其它名稱,例如作為立克次氏體的親緣種被稱為Rickettsia formis、Neor-ickettsia等,也有作為病毒類而稱之謂鸚鵝熱和腹股溝淋巴肉芽腫病毒(psittacosislymphogranvlo-ma,virus,PLV)、鸚鵝熱病毒群(Psittacosisvirus group)等,相當混亂。現在已按伯傑式分類法歸為衣原體目(Chlamidiales,L.A.Pagei等,1971)。然而目前尚有許多不明之處。侵染粒子呈直徑0.3微米的球形,可用光學顯微鏡看到;在被細胞壁和細胞膜包裹的細胞質中有核糖體;核酸同時含有DNA和RNA;已證明有葡萄糖代謝活性和蛋白質合成能力;在細胞液胞內增殖,不進入細胞質質內。侵染粒子通過吞噬作用進入細胞波胞內,轉化成壹般稱為網狀結構體的粒子。網狀結構體通過分裂增殖,在浸染後期成熟為侵染粒子。因此,在增殖周期中,雖沒有保持作為粒子的連續性的潛伏期,然而,由於沒有證實網狀結構體的侵染性,所以從外表看起來,有壹個相當於潛伏期的時期。為此,如上所述,直到最近仍作為病毒進行分類。

生活史

衣原體有兩種存在形態,分別稱為原體和始體。原體有感染力,它是壹種不能運動的球狀細胞。原體逐漸伸長,形成無感染力的個體,稱為始體,這是壹種薄壁的球狀細胞,形體較大。

衣原體的類型和相關疾病

已知的與人類疾病有關的衣原體有三種,分別是鸚鵡熱衣原體、沙眼衣原體和肺炎衣原體。這三種衣原體均可引起肺部感染。鸚鵡熱衣原體可通過感染有該種衣原體的禽類,如鸚鵡、孔雀、雞、鴨、鴿等的組織、血液和糞便,以接觸和吸入的方式感染給人類。沙眼衣原體和肺炎衣原體主要在人類之間以呼吸道飛沫、母嬰接觸和性接觸等方式傳播。

衣原體感染的實驗室檢查

1.衣原體細胞培養:對沙眼衣原體敏感的細胞株為McCoy細胞、Hela-229細胞和BHK細胞,最常用的是經放線菌酮處理的單層McCoy細胞,孵育後,用單克隆熒光抗體染色,可迅速診斷,但操作人員壹定要熟練,需專業培養。培養法的敏感性為80%-90%,陽性即可確立診斷。

2.衣原體細胞學檢查法:在感染細胞內可有衣原體的包涵體存在。從感染部位采取細胞標本作塗片,姬姆薩染色包涵體是藍色或暗紫色,碘染色顯示褐色。但敏感性差(40%),目前已較少采用。

近年來采用熒光素標記的抗衣原體單克隆抗體,來檢測細胞塗片中的衣原體,使用較為方便,目前主要用衣原體外膜蛋白(MOMP)的單克隆抗體的商品試劑(Mico Trak,Pathfinder,Monofluor)。結果判斷:要衣原體數>10個才能判為陽性。

衣原體特征

衣原體是壹類在真核細胞內專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研究發現這類微生物具有和革蘭氏陰性細菌很多相似。

這些特性是:

(1)有DNA和RNA兩種類型的核酸;

(2)具有獨特的發育周期,類似細菌的二分裂方式繁殖;

(3)具有粘肽組成的細胞壁;

(4)含有核糖體;

(5)具有獨立的酶系統,能分解葡萄糖釋放CO2,有些還能合成葉酸鹽,但缺乏產生代謝能量的作用,必須依靠宿主細胞的代謝中間產物,因而表現嚴格的細胞內寄生;

(6)對許多抗生素、磺胺敏感,能抑制生長。1957年開始將衣原體分類於細菌類。

衣原體廣泛寄生於人、哺乳動物及禽類,僅少數致病。據抗原構造、包涵體的性質、對磺胺敏感性等的不同,將衣原體屬分為沙眼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肺炎衣原體三個種。其中沙眼衣原體又有三個生物變種,即沙眼生物變種、性病淋巴肉芽腫(LGV)生物變種和鼠生物變種。沙眼生物變種還有A~K14個血清型(包括Ba、Da、Ia)。LGV生物變種還有4個血清型,即L1、L2、L2a和L3。

衣原體

衣原體(chlamyida)是壹類能通過細菌濾器,嚴格細胞內寄生,有獨特發育周期的原核細胞性微生物。過去認為是病毒,先歸屬細菌範疇。衣原體廣泛寄生於人類、鳥類及哺乳動物。能引起人類疾病的有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鸚鵡熱肺炎衣原體。其***同特征:

1 體積大於病毒,約250~500nm,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查見。

2 含有DNA和RNA。

3 具有細胞壁,但無肽聚糖,只含微量的細胞壁,由二硫鍵連接的多肽作為支架。

4 對多種抗生素敏感。

5 具有壹些酶類但不夠完善,這些酶缺乏產生代謝能量的作用,要由主細胞提供。能在雞胚卵黃囊及多種細胞中生長繁殖。

6 有獨特發育周期,僅在活細胞內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壹 生物學性狀

1 發育周期與形態染色 衣原體在宿住主細胞內繁殖有特殊生活周期,可觀察到兩種不同的顆粒結構:(1)原體(elementary body,EB)直徑為0.2~0.4的小球形顆粒,有胞壁,內有核質和核蛋白體,是發育成熟的衣原體,為細胞外形式。Giemsa 染色呈紫色,Gimenez 染色呈紅色。原體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在宿主細胞外教穩定,無繁殖能力,通過吞飲作用進入胞內,原體在空泡中逐漸發育、增大成為網狀體。(2)網狀體(reticulate body,RB)或稱始體(initial body),EB通過吞飲作用進入胞內,由宿主惜敗包圍EB形成空泡,並在空泡內逐漸增大為RB。直徑為0.5~1.0μm,圓形或橢圓形。電子致密度較低,無胞壁,代謝活潑,以二分裂方式繁殖。RB為細胞內形式,無感染性,Macchiavello染色呈藍色。RB在空泡內發育成許多子代EB也稱為包涵體。成熟的EB從宿主細胞中釋放,在感染新的易感細胞,開始新的發育周期,整個發育周期約需48~72h.

2 培養特性 衣原體為專性細胞內寄生,不能用人工培養基培養,可用雞胚卵黃囊及HeLa-299、BHK-21、McCoy等細胞培養。將接種標本的細胞培養管離心,促進衣原體粘附進入細胞;或在培養管內加入二乙氨乙基葡聚糖,以增強衣原體吸附於易感細胞,提高分離培養陽性率。

3 類型 根據抗原構造、包涵體性質和對磺胺敏感性,衣原體可分為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三個種。

1.致病機理 衣原體能產生類似格蘭陰性菌內的內毒素,靜脈註射小白鼠,能迅速使動物死亡。體外試驗提示,衣原體表面脂多糖和蛋白促進 其吸附雨易感細胞,促進易感細胞對衣原體的內吞作用,並能阻止吞噬體和溶酶體的融合,從而使衣原體在吞噬體內繁殖破壞細胞。受衣原體感染的細胞代謝被抑制,最終被破壞。所致疾病

(壹)沙眼(二)包涵體包膜炎(三)泌尿生殖道感染(四)性病淋巴肉芽腫

(五)呼吸道感染

衣原體感染後能誘導產生型異性細胞和體液免疫。但保護性不強,為時短暫,因此衣原體的感染常表現為持續感染,反復感染或隱形感染。有些衣原體抗原註入人皮後內可造成免疫病理損傷。Pank等用沙眼衣原體鼠模型引起下生殖道感染,檢測 I F N-γ所引起的保護作用。給鼠應用各種抗 I F N-γ單克隆抗體或用重組I F N-γ處理沙眼衣原體後再感染。結果顯示,積極給予I F N-γ,有助於清除衣原體。Zhong等用研究沙眼衣原體內源性 I F N-γ的局部防禦作用,在衣原體感染時脾細胞分泌的 I F N-γ與肝組織中微生物的清除量相關聯,把已免疫的動物的脾細胞移植到未免疫的鼠中,隨後感染衣原體。結果可減少受體動物的感染。而用單克隆抗體處理的動物則引起嚴重的感染。這些資料表明,內源性 I F N-γ在清除沙眼衣原體L1型系統感染時有重要作用, I F N-γ在多部位顯示活性。生殖道組織的組織病理顯示,用抗體處理過的動物,輸卵管感染組織的炎癥滲出顯著減輕。這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到的對衣原體免疫的減弱相平行。從黏膜下到分泌物中的衣原體特異抗體,對生殖道衣原體感染有保護作用。T細胞產生的γ幹擾素( IFN-γ)能限制衣原體在被活化的單核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中的生長。Beatty 等的研究顯示,高水平的I F N-γ完全抑制衣原體的生長,而中、低濃度則導致不同於原體和始體的亞細胞結構的增大、非典型非感染狀態的形成。用於這些細胞培養試驗的I F N-γ的濃度在衣原體感染後的體內也獲得證實。這些非典型微生物有著不同的表達衣原體抗原的方式,如合成熱休克蛋白60(壹種免疫致病機制抗原),外膜蛋白合成的減少(壹種保護性抗原),甚至壹些衣原體結構如類脂質(L P S)或Mr 6000包膜蛋白的表達也受到抑制。在進壹步的實驗中,Beatty 等研究了持續感染細胞培養中提取的感染衣原體的活化。把這些不正常的微生物轉移至沒有I F N-γ的培養基中,結果發現了感染性病原體。這種現象中膜結構蛋白表達增加,畸變病原體重新變成形態典型的衣原體。衣原體感染眼和尿道黏膜上皮細胞,這些細胞的更新都很快,因此認為不可能存在持續的衣原體感染。然而,初步的資料顯示衣原體能在皮下組織中存在。

冠狀病毒:冠狀病毒粒子呈不規則形狀,直徑約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著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種糖蛋白: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膜糖蛋白。少數種類還有血凝素糖蛋白。冠狀病毒的核酸為非節段單鏈(+)RNA,長27-31kd,是RNA病毒中最長的RNA核酸鏈,具有正鏈RNA特有的重要結構特征:即RNA鏈5’端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PolyA “尾巴”結構。這壹結構與真核mRNA非常相似,也是其基因組RNA自身可以發揮翻譯模板作用的重要結構基礎,而省去了RNA-DNA-RNA的轉錄過程。冠狀病毒的RNA和RNA之間重組率非常高,病毒出現變異正是由於這種高重組率。重組後,RNA序列發生了變化,由此核酸編碼的氨基酸序列也變了,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隨之發生變化,使其抗原性發生了變化。而抗原性發生變化的結果是導致原有疫苗失效,免疫失敗。冠狀病毒成熟粒子中,並不存在RNA病毒復制所需的RNA聚合酶.它進入宿主細胞後,直接以病毒基因組RNA為翻譯模板,表達出病毒RNA聚合酶。再利用這個酶完成負鏈亞基因組RNA的轉錄合成、各種結構蛋白m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組RNA的復制。冠狀病毒各個結構蛋白成熟的mRNA合成,不存在轉錄後的修飾剪切過程,而是直接通過RNA聚合酶和壹些轉錄因子,以壹種“不連續轉錄、的機制,通過識別特定的轉錄調控序列(有選擇性的從負義鏈RNA上,壹次性轉錄得到構成壹個成熟mRNA的全部組成部分。結構蛋白和基因組RNA復制完成後,將在宿主細胞內質網處裝配生成新的冠狀病毒顆粒,並通過高爾基體分泌至細胞外,完成其生命周期。冠狀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地極為普遍。到目前為止,大約有15種不同冠狀病毒株被發現,能夠感染多種哺乳動物和鳥類,有些可使人發病.冠狀病毒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統感染(包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該病毒對溫度很敏感,在33℃時生長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於這個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該病毒疾病的流行季節。冠狀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壹,兒童感染率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壹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另外,還可引起嬰兒和新生兒急性腸胃炎,主要癥狀是水樣大便、發熱、嘔吐,每天可拉10余次,嚴重者甚至出現血水樣便,極少數情況下也引起神經系統綜合征。病毒的生長多位於上皮細胞內,也可以感染肝臟、腎、心臟和眼睛,在另外的壹些細胞類型(例如巨噬細胞)中也能生長。目前人類冠狀病毒還沒有合適的可作研究用的動物模型(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是指各種醫學科學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類疾病模擬表現的動物。動物疾病模型主要用於實驗生理學、實驗病理學和實驗治療學(包括新藥篩選)研究),因此對冠狀病毒的分離工作難度很大,需用人肝臟細胞、氣管及鼻黏膜細胞,經器官培養才能分離得到。增殖病毒也要用上述材料,亦很困難。冠狀病毒的血清型和抗原變異性還不明確。冠狀病毒可以發生重復感染,表明其存在有多種血清型(至少有4種已知)並有抗原的變異,其免疫較困難,目前尚無特異的預防和治療藥物。冠狀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體外,經口液、噴嚏、接觸傳染,並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對熱敏感,紫外線、來蘇水、0.1%過氧乙酸及1%克遼林等都可在短時間內將病毒殺死。對其預防有特異性預防,即針對性預防措施(疫苗,疫苗的研制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時間較長,解決病毒繁殖問題是其難題)和非特異性預防措施(即預防春季呼吸道傳染疾病的措施,如保暖、洗手、通風、勿過度疲勞及勿接觸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場所等)普通感冒的兩大致病病毒就是冠狀病毒和鼻病毒。

  • 上一篇:噪音汙染有哪些
  • 下一篇:結節性痤瘡怎麽治療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