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記憶中的物事(2)捉知了

記憶中的物事(2)捉知了

入伏了,知了的聒噪壹陣緊似壹陣。

我居住的小區文峰都市花園綠化不錯,種了十幾年的樹木早已蔚然成蔭,知了的聲聲聒噪從稠密的樹蔭裏不間斷地傳來,卻望不見它們的蹤影。

知了是我們對蟬的另壹種稱呼,它在樹上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聲嘶力竭,沒完沒了,仿佛要把整個夏天叫穿。

知了的叫聲,喚醒我沈睡的記憶,許多年少時的物事,便會在腦海裏浮現開來。

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家下放在隨縣三裏崗尚店火石沖,當時,我還是個懵懂的少年。

夏天,天氣晴朗的時候,火石沖的壹條沖裏,山上山下,地頭田野,房前屋後,萬木蔥翠,鳥飛蝶舞,無休無止的蟬鳴,給寂靜的小山沖增添了壹道道激越的音符,美麗動聽。

在我們隨州,人們通常把蟬叫秋蛉,入伏後叫伏蛉。百度百科上,蟬在各地的叫法的更是五花八門:知拇吖、嗶蟬、海咦、蛭蟟、蛣蟟、知了龜、知了猴、蛣蟟龜......在未脫殼之前,還有地方叫它們爬杈。

稍大時,知道了古時把蟬叫蜩。是從語文書裏的古文“佝僂承蜩”知道的。這篇出自《莊子·達生》的課文,講了這樣壹個故事:

孔子前往楚國,行走在壹片樹林中,看見壹個駝背人在捕蟬,就像拾取蟬壹樣容易。 孔子上前問道:“您真靈巧啊!有什麽訣竅嗎?” 駝背人答道:“我有訣竅啊。練習了五六個月,在竿頭上疊放著兩個泥丸,這兩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後再去粘蟬,那麽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後來在竿頭上疊放三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後再去粘蟬,失手的機會只有十分之壹;再後來在竿頭上疊放五個泥丸,這五個泥丸仍不掉下來,然後再去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壹樣容易了。粘知了時,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沒有知覺的斷木樁子;我舉著的手臂,就像枯樹枝;即使天地很大,萬物很多, 而此時我就只知道有蟬翼。我不回頭不側身,不因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註意,為什麽得不到蟬呢!” 孔子回頭對弟子們說:“運用註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

老師講這篇古文時,好象是教育我們要“聚精會神”,而我早已模糊了。之所以清楚地記住了這篇課文,是好奇古人也捉知了,而且是大人,至於他們捉知了幹什麽,至今仍不知曉。

早在讀這篇課文以前的更早的時候,我和小夥伴們就早已開始捉知了了。我們捉知了是玩,純粹的玩,把知了玩死了就餵螞蟻。

知了最喜歡棲息的樹是桑樹、榆樹、柳樹、梧桐和楊樹。小河邊的柳樹又粗又彎又好爬,循著知了的叫聲悄悄地爬上樹,輕輕地伸出手,猛地拍下,壹只知了就捉住了。

把捉住的知了用線拴著腿,拿在手裏讓它飛。這時的知了大都不叫了,可能是受了驚嚇,也可能是受了傷。有時,線上只剩下知了的壹條腿,就判斷它“壯士斷腕”飛走了。更多的時候,知了被玩的奄奄壹息,我們就把它拿到螞蟻窩邊,肢解後看壹群小螞蟻怎樣搬運大知了。

上樹捉知了的成功率壹般不高,要提高成功率,就必須借助工具了。最好的方法是用面筋粘。在家裏抓壹把麥粒,放在嘴裏反反復復的嚼,直到把它嚼成壹團面筋,在手指甲上粘試壹下,越粘越好;再找來壹根竹竿,把面筋纏在頂端,看準樹上的知了,小心翼翼的把竹竿靠近,待到壹定的距離時快速出擊,穩準狠的把面筋粘上知了的翅膀,壹只知了就捉住了。我不知道孔子看到的駝背老人粘蟬,用的是不是面筋,如果是,這種古老的方法,傳承就已經兩千多年了。

家裏沒有麥子時,就用蜘蛛網。用刀破壹根竹蔑,彎成圓圈綁在竹竿稍上,再到屋檐角落去網上多層蜘蛛網,粘住知了後不要動,由另壹個小夥伴爬上樹去取下來。這種竹竿圓圈蜘蛛網,多半是用來粘蜻蜓的,知了個頭大,粘度不夠。

還有壹種方法,就是用襪子。那時候,買不起尼龍襪,就翻箱倒櫃找出冬天穿的棉線襪,用壹根鐵絲彎成圓形套住襪口,綁在長長的竹竿端,循著知了的叫聲悄悄靠近,不打動樹枝,快速罩住知了,再把袋口扭壹下,壓扁,知了就插翅難飛了。但這種方法用的很少,因為襪子是花錢買的,當年屬貴重物品,如果被大人發現,就少不了壹頓胖揍。

捉的知了如果多,小夥伴們就用火烤知了,多半是嘗幾口就扔掉了。後來從書上得知,知了肉含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炸著吃乃壹道名菜,只可惜我們的烹飪方法不對,暴殄天物了。

更多的時候,我們到樹林裏去是收集知了殼,它是壹味中藥材,叫“蟬蛻”,積攢多了,就可以拿到尚店街上的收購站賣錢。

知了通常會在每年夏天從蛹變成蟲,幼蟲生活在地下,多年後才能破土而出,生長壹段時間後就會有壹次蛻皮,蛻的殼就是蟬蛻,粘在樹幹上或掛在樹枝上。據說蟬蛻有疏散風熱,利咽明目,息風止痙的功效。

蛻皮後變成的蟲,就是知了,成年的知了是靠吸收植物的汁液為食的。饑餓了,就用堅硬的口器插入樹幹吮吸。

雄蟬會鳴叫,它的發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壹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於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鳴,所以鳴聲特別響亮。雄蟬每天唱個不停,是為了引誘雌蟬來交配。雌蟬雖然在腹部也有發聲器,但不能發出聲音。雌雄交配後,完成了繁衍下壹代的任務,它們的生命時日也就不多了。

雄蟬的鳴叫並不全是"知了、知了",仔細辯別,還有“喳喳“,“吱吱”聲,不同的季節,就有不同的蟬鳴。

春天有春蟬,人們聽到的是“醒啦、醒啦”;夏天有夏蟬,聽到的是“熱死啦、熱死啦”、秋天有秋蟬,聽到的是“服了、服了”,據說南方的冬天有冬蟬,它們發出的是悲鳴“晚啦、晚啦”的聲音。

這都是人們對蟬鳴的形象比喻和描述,真正的蟬鳴悅耳動聽,激越高亢,“知了、知了”,不絕於耳,令人精神振奮,心曠神怡,這是生命的贊歌,生命的絕唱。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說的是“螳螂捕蟬”這個成語。小時候,我撿過蟬蛻,挖過蟬蛹,更是無數次捉過蟬,觀察過蟬,但從未見過小小的螳螂能捕蟬。能捕蟬的,只是我們這些無聊的小屁孩。

如今,城裏的孩子可以玩的物事太多,學習也繁重,說捉知了,他們定是壹臉懵懂、四顧茫然。只是不知道,現在農村的小孩,還象不象兒時的我們那樣捉知了?

  • 上一篇:泡腳對肩周炎有好處嗎?泡腳對肩周炎有用嗎?
  • 下一篇:健腦中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