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陳凱先的工作精神

陳凱先的工作精神

“雖然我對中醫知之甚少,但我壹直相信中醫的科學性和價值。”他說自己從未系統研究過中醫,但從事現代醫學研究的陳開先對中醫的價值和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

"事實上,我對壹切與中醫有關的東西都感興趣."在上海藥物所多年的工作經歷中,陳凱先清楚地看到,上海藥物所和國內許多單位新藥研究的優秀成果中,有相當壹部分來自中藥和天然藥物。

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中醫科學院(原名中國中醫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根據中醫古籍中對青蒿的記載,開展了青蒿素的研究。在此基礎上,上海藥物研究所對青蒿素的結構進行了改造,發明了抗瘧藥新藥蒿甲醚,不僅大大降低了青蒿素的復發率,而且克服了青蒿素本身溶解性差的缺點,成功用於重癥瘧疾的搶救治療。這個例子讓陳開先看到了中醫的價值,也認識到了挖掘和完善中醫寶庫的意義。

上世紀90年代,上海藥物研究所開展了抗老年癡呆癥藥物的研究。壹種新的生物堿,石杉堿甲,是從蛇足石杉中提取的。石杉堿甲是壹種選擇性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可用於治療老年癡呆癥。這項研究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陳凱先高興地說:“當時中國在新藥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上還比較落後,但這個發現使中國在這壹領域走在了前面,國外許多研究單位也模仿這種結構,進行藥物研發。”此外,在抗腫瘤藥物和抗心血管藥物的研究中,也有許多中草藥的成功例子。站在藥物研發最前沿的陳凱先,對中藥的科學性及其巨大價值深信不疑。

不僅如此,陳凱先以壹個科學家的敏銳發現,在新世紀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中,有著強烈的重視和借鑒傳統醫學的傾向。

陳凱先認為,系統生物學這壹邊緣學科,總體上可以說與中醫理論的核心思想不謀而合。許多發達國家的生物科學專家對中醫持有非常尊重的態度,並對中醫的理論和實踐有著濃厚的興趣。另壹方面,生命科學領域的另壹門新興學科——化學生物學,也與中醫藥有著密切的聯系。化學生物學註重通過化學分子的探針來了解生命科學中未知的奧秘。中藥寶庫積累了大量中藥調節人體機能的經驗,可以在化學生物學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陳開賢說,我國學者在對小檗堿的研究中發現,小檗堿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其機制不同於他汀類藥物,這可能為發現新機制的降脂藥物開辟了道路。這些例子表明,壹方面,中醫藥可以為系統生物學和化學生物學的發展提供寶貴的啟示;另壹方面,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的進步無疑會促進中醫的進步。對於壹直致力於藥學、化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和計算機科學交叉融合的陳開先來說,這當然是壹項極具挑戰性和前景的事業。

“在中醫發展的征途上,我想成為壹座橋梁。”

陳凱先的到來,似乎就像往壹池春水裏扔了壹塊石頭。觀望的人有,期待的人也有。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況,上任之初,陳開先逐壹走訪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名老中醫,聽取他們的意見;此後,他壹次又壹次召開研討會,與老中醫、科研人員、教學骨幹、醫務工作者座談。漸漸地,陳開先和中醫藥大學的校領導形成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思想。這個想法不僅得到了上海中醫界老專家的青睞,也讓學校的師生充滿了期待。

所謂“兩手抓”,就是壹手抓中醫的保存和傳承,壹手抓中醫的現代化研究。對於第壹手,陳凱先強調了原著的傳承。就是要保護和傳承老中醫和中醫的精髓,絕不做拋棄中醫的事情,而是要充分發揮中醫的特色和本色。另壹方面,陳凱先強調高層次合作,促進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的交叉和結合。陳凱先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的發展已經到了壹個關鍵時期。中醫藥大學從老城區搬到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為上海規劃的張江藥谷的壹部分。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是從外延的發展轉向內涵的提高,努力提高其學術地位,充分發揮大學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為了實現這壹目標,我們必須建設高水平的人才隊伍,產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創造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以促進中醫藥的發展。

通過陳凱先及有關方面半年來的努力,上海中醫藥大學已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簽署協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將在人才培養、科研產業化推進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雙方人員可以互相兼職,共同培養研究生,互相使用實驗室,互相申請項目,共建復合型人才培養基地。接著,陳凱先與學校領導壹起,開始了第二次跨越式發展,與上海老字號中藥企業雷允上集團合作,推進中醫藥產學研壹體化,將中醫藥的發展融入整個社會的發展,進壹步體現中醫藥本身的價值。

每壹次選擇,陳凱先都感覺壓力很大。但與此同時,陳凱先努力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最終將動力轉化為實力。在這段中醫發展的旅程上,陳開先把自己比作壹座橋。而且他已經開始用自己多年積累的精力,在中醫和其他學科的產、學、研之間搭建起壹座四通八達的“立交橋”。

  • 上一篇:寶寶可以吃蘆筍 都有哪些好處
  • 下一篇:中藥吳子玉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