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奔豚的中藥治療附方

奔豚的中藥治療附方

(誤服發汗藥,引起小肚子脹痛,有氣上沖,“如豕之奔突”,故名奔豚):

附方茯苓壹兩、炙甘草二錢半、桂枝三錢、大棗二枚,用勞水二升煮之,煮至壹升,壹次服完。壹兩服兩次。

此病是壹種發作性疾病。主要癥狀是發作時,先感小腹有壹股氣竄動,頂撐脹痛,且自覺氣從小腹奔跑上沖到心胸,乃至咽喉,甚至發作欲死,發作後又漸漸緩解平復,發作時,其上沖之狀,頂肝擡肺,難受至極。

桂枝加桂湯,治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小腹上沖心,灸其核上各壹壯,此方主之。

方藥:桂枝五兩 白芍三兩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歌曰:

氣從臍逆號奔豚,汗為燒針啟病因,雖取桂枝湯為用,桂用五兩腎奔豚。

解讀:

這是風寒表虛自汗之人,被燒針後,(燒針,又稱溫針或針柄灸)又迫其汗出,傷了心氣,心氣受傷,不能下交元陽,則腎氣寒而水氣滯,加之針處再被寒邪侵入,兩寒搏結,心致挾腎水之邪而淩心,故寒氣從小腹上逆至心,必發為奔豚。這時應再灸其腫大發紅而核起之處者,是欲杜絕再入之患。

用桂枝湯進行治療,可以和營血而通心陽,可以解除外患,加重桂枝藥量者,欲壯心陽而通腎氣,暖水藏而去水邪也。

這是人體氣化功能,表裏相貫的道理,我們應當從藥量的使用上有所掌握。

欲作奔豚證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湯主之.

方藥:

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棗

解讀:

太陽主壹身之表,在外之氣稱衛氣,在腑曰膀胱,有水稱寒水,稱津液之藏,外衛之充,全賴腑之津液氣化升騰,膀胱氣化又賴少陰水火二臟既濟之交蒸,故曰腎之溫煦,在上汗為心液,陰中有陽,故曰汗出可傷心陽,在下,水汗同源.而陰陽同位,故曰此治發汗後而傷腎氣也.汗後心氣不足,而後腎氣乘之,何以得知?臍下悸也,腎中有元陽元氣.與腎氣奔豚之理同,而病勢稍淺,故稱欲作奔豚.

為何奔豚證與第壹段,奔豚證的定義不盡相同?

近代中醫書籍多於此證混談而不分,故臨床能用者較少。

雖仲師文章極簡,難有重復,但《金匱要略》復將奔豚三證專列壹篇,壹為重視,二為比較,我們臨床醫家敢不重視嗎?

所以,要進壹步辨清此證,就得與肝氣奔豚證,及與“欲作奔豚” 證相比較。求之於《金匱要略》。

《金匱》奔豚氣方。

此為肝氣奔豚。彼為腎氣奔豚。我特將肝氣腎氣字樣分別編入歌中,以示區別,壹學而三證可得矣。

奔豚湯:治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者主之。

方藥:

生葛五兩,李根白皮壹升,半夏,四兩,生姜四兩,白芍二兩,黃芩二兩,川芎二兩,當歸二兩,甘草二兩, 氣沖腹痛肝奔豚,四兩夏姜五葛根,歸芍芎芩甘二兩,李根白皮用壹升。

解讀:

病因病機:能知厥陰提綱,厥陰之為病,氣上沖心,胸中疼熱之句,則知奔豚之作何所來源。

審腹痛而往來寒熱,是肝臟有邪,涉及少陽。少陽之性,出則為陽,入則為陰,故為陰陽之樞轉,而主升降出入,今肝邪逆上,氣沖而作奔豚,上升為熱而當清,升陽有余而當降,肝體陰而當養,樞在少陽而又當和。

方藥解:

然此證有寒熱往來而不用柴胡者,以柴胡能樞能升而不能降也。故以葛根五兩,輔以李根,合肝木之性,二物根深能達,入厥陰之地,取葛根多津,性必濡潤而不滯膩,則與肝性喜條達而不欲郁滯之性相合。故養血入肝不用地黃而用歸芎芍藥,葛根又氣味苦寒,與芩芍苦泄下降相伍,得半夏從中降逆之助,則氣降熱清矣,又以甘草和中,生姜宣散余邪,是以苦甘兼辛,既發散,又復生津。

凡用根之藥,多不能升,而葛根能升,以葛根皮黃肉白,能鼓午胃氣而達肺出表,是又將余邪外達而解也。所以,金匱條文: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哽,發作欲死……之證. 而得以消除。

  • 上一篇:重金屬含量高的食物
  • 下一篇:如何保護新型冠狀病毒?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