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在金融市場,壹些人的儲蓄可以轉化為其他人的資本”這句話如何理解

"在金融市場,壹些人的儲蓄可以轉化為其他人的資本”這句話如何理解

壹、幾個基本概念

資本:經濟分析傳統上將生產要素分為三種:土地、勞動和資本,土地與勞動為基本生產要素或初始要素,資本則稱為被生產出來的要素,壹種本身就是由經濟過程產出的耐用投入品,如建築、設備及投入和產出的存貨。資本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資本的使用價值就是資本的增值性或者增殖能力。

融資:就再生產所需資本而言,社會資本有五種融通渠道,壹是財政生產性投入,二是金融信貸資金,三是資本市場融資(發行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資、發行債券及可轉換債券),四是商業信用,如商家之間的預付、應付、賒銷、代銷等資金,五是民間融資,表現為企業(或個人投資者)的自籌資金以及他們之間的借貸資金等。

資本經營:就是將資本作為商品加以經營的經濟活動,其實質就是將資本的使用價值加以買賣。

民間投資者:按現行統計口徑,社會投資者可分為國有單位和非國有單位。大致可以把非國有單位視作民間投資者,即民間投資者包括:股份制企業中非國有股東,城鄉集體企業(如鄉鎮企業),私人經濟(如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專業大戶),個人投資者(如股民),政府引導投資項目中城鄉個人的出資等。

民間投資:是指個體、私營經濟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營、合股等經濟實體的投資。

啟動民間投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建立良好的投資機制,通過建立消費(或儲蓄)與投資、負債與資本金、金融資金與產業資本等之間有效的互動和轉換機制,促進非國有單位、個人的消費資金(或儲蓄)向投資轉化,從而增加民間資本總量;二是營造良好的企業成長環境,培育民間投資者,激活其作為投資主體的投資行為,增強其創業能力和融資能力,從而增加社會投資總量,優化社會資本結構,轉換經營機制,提高投資效率。在加快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背景下,通過建立有效的投資機制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形成區域核心競爭能力,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對民間投資主體概念的定義,大體可分為三種口徑,中口徑為:非國有經濟與非外商經濟投資的總和,包括交通、聯營、個體、私營、非國有股份制五種經濟類型的投資的總和。主要以直接與間接投資兩種形式,國內與海外兩大區域,獨資、參股、控股三大手段,大、中、小三種投資規模,重點分布在農業、制造業、交通倉儲業、房地產業、其他服務業五大產業領域。

二、全市民間投資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壹)基本情況

1、民間投資保持旺盛增長勢頭

改革開放特別是建立地區以來,我市民間投資始終保持加速增長態勢。1994-200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129億元,是建區前1981-1993年總額的5.31倍,其中,1994-2002年非國有經濟57.5億元,是1981-1993年總額的3.71倍。200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03億元,其中,非國有經濟12.55億元,分別1993年、1995年和2000年的6.21倍、3.02倍和1.54倍。非國有經濟投資在1981-1993年、1994-2000年和九五(1996-2000年)期間,平均速度分別為13.72%、22.07%和32.45%。

以“兩工”、投勞折資等方式,將勞動力資源轉化為民間資本,集中投入到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城市、巴中新村等基礎設施建設。1994-2000年,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地方自籌67.4億元,占77.87%,以勞折資59.91億元,占69.21%。

2、私有經濟成為民間投資的主力

堅持對內對外開放,促進了以個體戶和私營企業為代表的私有經濟成為最活躍的經濟主體和民間投資的主力。2002年,全市發展各類民營企業755戶,新發展個體工商戶7721戶,民營經濟從業人員11.33萬人,增長16.8%;註冊資金9.32億元,增長15.5%;全年產值及營業收入為95.46億元,增長20.3%;上繳稅金1.32億元,增長19.6%,占財政壹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49.2%;實現增加值47.83億元,增長20.3%,占GDP的比重達到50%。

3、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民營經濟以其制度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對全市國營百貨、糖酒、蔬菜等商業企業發起強烈競爭。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1993年國有、私營、個體經濟的比重分別為32.06%、1.15%和27.48%,到2002年則分別為14.65%(下降17.41個百分點)、5.45%(上升4.3個百分點)和55.9%(上升28.4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促進了市場活躍和流通發展。

4、民間投資發展的空間較大

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構建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區域經濟框架,是“巴中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大力培育市場經濟主體,很抓大戶發展,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政府推行“六統壹、壹監督”制度,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實行主導產業優惠政策,降低產業進入成本。如對天然氣(CNG)汽車的發展,允許個體控股發展;加強市場經濟秩序建設,建立綠色食品“綠色通道”,減少管理環節,降低流通費用,降低社會成本。這些措施促進了民營經濟發展,拓展了民間投資發展空間。以通江銀耳、南江黃羊、巴州蘆筍、平昌高梁、巴州雪山的長毛兔、巴州漁溪的川明參、南江和通江北部山區的中藥材和幹果等特色綠色食品正逐步被培育成為主導產業,增加了投資商機。其他壹些區域性或社區性的投資項目也具有良好的投資回報,如巴城和三縣城以及重點集鎮的房地產、社區建設等都具有廣泛的市場。

5、民間資本總量不斷增大

民營經濟的組織形式有所提高,私營企業中股份制企業的比重明顯上升,個別個體戶(主要是科技服務產業)註冊為個人獨資企業,壹批私有經濟業主在投資特色綠色食品的過程中,增加了科技含量,出現了壹批專門從事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的民間經濟企業,民間資本總量不斷增大。2002年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47.73億元,占各項存款余額的79.98%,全市人均儲蓄額達到1350元,比1993年的177元增長6.6倍。在金融市場,壹些人的儲蓄可以轉化為其他人的資本。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觀念仍存在壹定的偏見

在壹些幹部群眾中間,培育民間投資主體、發展民營經濟的觀念尚未成為全市的主流思想。壹些幹部對民營經濟缺乏服務意識,認為從民營經濟中“吸”壹點“借”壹點不損害國家利益。

2、發展環境有待進壹步改善

缺乏法律保護。例如,由於現行法律將貪汙罪的主體定為損害公有財產所有權,對私營企業中的雇員利用職務之便非法占有私營企業財產,只能作民事經濟糾紛論定,故個體、私營個體在生產經營中,財產被侵吞、權益受損害以及遭受有關部門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和亂集資侵擾的事情,仍屢見不鮮。

缺乏產業指導和發展規劃。據統計,我國國有經濟可以投資的領域約有80個,外資約60個,而非國有經濟僅約30個,不少領域外資進入了,對民間資本卻排斥在外。政府的壹些規定使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如限制民營經濟進入電信、廣電等行業。在評定職稱、計算工齡、在職培訓等方面,民營經濟的從業人員也受到壹些限制。

稅收政策不平等。民營企業除了繳納所得稅,其稅後利潤分配還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造成了事實上的雙重征稅;國有單位可能得到劃撥土地,而個體、私營經濟只能以更高的價格以出讓方式得到。由於大多數民營企業都屬於現行稅法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在100萬元或產值在180萬元以下),還不能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因而難與其他經濟成分的企業打交道。

政策措施不配套。國家出臺了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地方政府也配套出臺了扶持措施,但是這些政策和措施很多是停留在壹些概念比較抽象,缺乏相應的具體措施,導致政策的可操縱性差,甚至出現政策與政策之間不銜接,政策文本與法律文本內涵與外延不壹致的現象。

銀行信貸支持不平等。盡管壹些地方建立了中小企業擔保組織,但是擔保機構資金來源及資金運作方式單壹,補償機制不健全而形同虛設,手續多、費率高、範圍窄、額度小、期限短、可操縱性差,難以為民營企業提供有力的擔保。政府對壹些企業的財政貼息貸款、產業發展基金在安排上,民營企業也很難得到。據統計,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中,自籌占50-60%,銀行貸款、利用外資各占15%,國家預算不到1%。2002年,全市私有經濟貸款1.42億元,約占貸款總額的2%。

市場管理不規範。對民營企業的管理政出多門,工商、稅務、勞動、公安、環衛、物價、城建等諸多部門各管壹塊事,“有利爭著管,沒利無人管”,使得勞資糾紛、勞動安全、養老保障和偷漏稅等行為時有發生。

3、民營經濟自身存在壹些缺陷

個體規模小。2002年全市私營企業戶均註冊資本約21萬元,而1998年全國私營企業戶均註冊資本為59.9萬元。

組織形式相對落後。全市民營經濟主要以個體戶為主要的組織形式,家庭式的管理方式和高度集權化的決策機制,導致財務管理混亂,缺乏自律性,生產經營行為短期化,缺乏長遠戰略思想,技術和人才吸納力不強,在法律保護、市場拓展、融資手段等方面受到諸多限制。

產業空間狹窄。全市民營經濟大部分集中在商業批發零售、飲食娛樂、交通運輸服務等行業,其社區性特征突出,向外拓展市場的可能性較小,業內競爭十分激烈。如巴城的士通常價格僅2元錢。

私企生命周期短。據調查分析,我市個體戶的平均生命周期為1年多,60%的私營企業經營期不超過3年。

三、民間資本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 外商投資企業是我國經濟的三大支柱,我市民營經濟則已占國民經濟的半壁河山。巴中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其根本途徑就是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努力提高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

我市應圍繞這條主線,在更新思想觀念、拓展產業空間、更新融資工具、培育市場主體、優化投資環境等方面紮紮實實地做好工作,以新的舉措創造新的發展業績,促進“三大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壹)更新思想觀念

促進和引導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的轉變,發展壯大民間投資,有利於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有利於增加就業和繁榮市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於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增強經濟增長的內在自主性;有利於推動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加快經濟社會的市場化進程。要進壹步解放思想,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樹立“學而優則商”的社會意識。要大力破除壹些地方還相當嚴重的“官本位”思想,破除鄙“商”、恐“資”的思想,要努力形成尊“商”、重“資”的社會主流思想意識。

( 二)拓展產業空間

民間資金要轉變為民間資本,其基本前提條件是民間資本要有投資的空間、投資的機會和獲取收益的預期。

壹是放寬產業準入條件。凡是鼓勵和允許外商投資進入的領域,均鼓勵和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在實行優惠政策的投資領域,對民間資本同樣適用。要改革傳統的投資體制,變基礎設施公益型為開發經營型,把基礎設施作為資本品推向市場,引入舊城改造、新區開發等建設領域,運用級差地租原理,以規劃為龍頭,以土地有償出讓和房地產開發經營為手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水電氣、垃圾處理、道路、橋梁和城市交通等經營性的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建設,加快巴城中心城市和三縣城副中心城市的建設步伐,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循環。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投資綠色農產品開發,發展社區服務業和民辦教育、民辦旅遊等。

二是積極培育主導產業。沒有選擇就沒有優化,就沒有相對優勢。根據相對優勢資源,進行主導產業的培育,以加強產業分工協作,提高產業關聯度,降低生產成本,創造區域市場,形成民間資本良好的投資預期。勞動力資源豐富和生態環境優美是我市的相對優勢資源,也是我們進行主導產業培育的首選產業。要把勞動力資源開發當作第壹大產業來辦,努力建成全國知名的勞務輸出市場。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綠色農產品開發,發展南江黃羊、通江銀耳、中藥材、山野菜、幹果、蘆筍、蘭草等特色花卉,以及江口醇、小角樓白酒,南江霞石等特色工業產品。

(三)更新融資工具

更新融資工具是民間資本轉化的壹個關鍵性環節。

壹是對國家投資的項目,要繼續探索采取項目股份、合作或出售未來經營權等形式,向社會吸納資本。對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領域的,可減免基礎設施配套費、分期支付土地轉讓費,給予擴大特許經營權期限、範圍,合理提高項目收益和回報率等優惠條件,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對競爭性項目,要堅持項目法人制度,由項目法人對項目投資和經營負責,政府嚴把產業政策、公***和勞動安全、生態環保三大關。通過深化國有集體企業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改造吸納和帶動民間資本的投入。通過財政貼息、參股、擔保等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應,以吸引民間資本的大量跟進。

二是金融改革。繼續深化國有金融體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務質量,實現金融企業與地方發展的雙贏。積極穩妥地發展地方金融,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允許市內外企業和個人參股銀行。國有商業銀行應完善機構設置,明確工作職責,充實信貸人員,制定有針對性的貸款政策和管理辦法,增強服務意識,增加服務品種,對民間投資者的貸款申請壹視同仁;要幫助民間投資者建立規範的財務制度,增強信用意識,提供信息咨詢和理財經驗;要與民間投資者***同努力,嚴格防範金融風險。取消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的額度要求,只要具備發債條件,就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登記發行債券;還可以采取買殼上市等方式,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借殼上市,利用資本市場融資。

三是農村合作組織建設。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中,完全依靠由企業推進產業化發展來完成是不現實的。鄉鎮政府要切實改變領導經濟工作的方式,由定項目、下指標、督生產轉向指導建立合作組織、開展勞務輸出、綠色農產品開發或專門從事市場、信息和技術服務等經營活動。

四是資本轉化和流動。創造條件推進資源、產權的資本化。政府對巴城和三縣城的城區國有土地建立壹級壟斷市場。進壹步完善住房建設和銷售的各項政策措施,發展住房二級市場。鼓勵建立為民間投資者服務的商會、行業協會等自律性組織,發展為民間投資者提供政策、法律、財會、技術、管理和市場信息等服務的中介組織,幫助民間投資者建立規範的產權制度、財會制度和人員培訓制度。

(四)培育市場主體

企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我市最為缺乏的即是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當務之急就是建立壹套企業培育機制,促進企業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

壹是實施“孵化”政策。在由農民向個體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政府“孵化”工作的重點是減負,減輕農民的轉變成本;在由個體經濟向民營企業轉變的過程中,政府“孵化”工作的重點是推進創新,通過政策的不斷調節,大力引進外地投資者,鼓勵市場競爭,增強企業活力。

二是增強民營經濟的自我完善能力。通過加強產權制度建設、內部管理、市場擴展、技術改造等方面的改造,提高企業的適應能力、贏利能力和發展能力。

三是在民營企業加快建立“企業優勝劣汰、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技術不斷創新”的靈活機制,特別是通過辦好工業園區來帶動“現代城市型產業群”的發展,即形成若幹組有機結合、優勢互補能產生出特有組合效益的企業群,並體現其先進性、特色性、低汙染性、高就業性。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提高企業組織化程度和工業生產要素的集中度,提高民營工業產業層次,促進民營經濟向科技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提高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

(五)優化投資環境

經濟主體的親附背離與否,關鍵看其投資環境是否優劣。投資的社會成本低,易於安居樂業就是好環境。因此,優化環境,建立投資“窪地”,築巢引鳳,是地方政府加快經濟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

壹是加強硬環境建設。要繼續加強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壹步改善區位劣勢,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和創業環境。

二是建立公平的市場環境。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和價格欺詐行為,堅決破除產業、區域以及行政管轄權的壁壘限制;建議將增值稅由生產型改為收入型,允許購入資本品的進項稅額按折舊年限逐年抵扣,降低投資成本,刺激投資增長;進壹步完善“六統壹、壹監督”和“民主評稅”等措施,取締各種非法收費項目,完善稅種結構,對與民間投資有關的稅費科目要進行清理和規範,調整不公平的稅賦,切實減輕民間投資者的負擔;對尚處於創業階段的民間投資者可以給予壹定的減免稅支持,建議把那些具有稅收性質的收費或基金,通過擴大現有稅種稅基或設置新稅種的辦法實施“費改稅”,切實降低企業的實際稅負水平,

三是重塑人文環境。要通過宣傳教育,繼續發揚“紅軍精神”、“巴中精神”,培育創業創新精神,形成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和尊“商”崇“技”的社會氛圍,樹立巴中良好的區域形象和商業信譽。調整和制定有關政策,使民間投資者在評定職稱、評選先進、戶籍管理、子女就學以及因商務和技術交流需要辦理出國(境)手續等方面,享受國民待遇。

四是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政府要進壹步加強為經濟主體服務的工作,努力提高公***產品有效供給能力。要把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本著積極引導、熱心服務、依法監管的原則,采取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盡快建立民間投資項目登記備案制度。改進對民間投資的統計方法,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民間投資狀況。搞好社會治安和公***安全,加強勞動安全保護,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提高區域政策的應變和創新能力,提升區域整體形象。

五是推進民主政治環境建設。進壹步擴大政治民主,拓展民間投資者參政議政的渠道,加強社會輿論監督,為民間資金轉變為民間資本創造政治社會條件,為發展民營經濟服務。

  • 上一篇:苦丁茶在洗發中有什麽作用?
  • 下一篇:又香又入味,清熱潤燥,不上火還營養的食物妳知道有哪些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