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昌平鎮社會事業

昌平鎮社會事業

基礎教育

昌平鎮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已提前實現。全鎮有20所公辦學校,2所初中,1所高中和職業高中,16所小學。民辦學校10所,鎮村幼兒園16所,民辦幼兒園13所,在校生38220多萬人。入學前壹年,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小學畢業生入學率達到100%;初等教育完成率達到100%,入學率達到97%。2006年,普通高中入學率為57.76%。在常平鎮20所中小學中,常平中學於2007年通過了“國家示範性高中”初評,並於2008年5月進行了終評。黃水職業中學於2007年升級為“國家重點職業高中”。昌平初級中學、振興中學為省級學校;16小學中,12年級學校,其中中心小學和第壹小學為省級學校,其余為市級學校;市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市級幼兒園2所。隨著初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特別是2007年實行兩級辦學後,96%以上的學校畢業生合格,其他90%以上的學校達到省規定的標準。此外,藝術也成為昌平小學教育的特色。在東莞第六屆少兒藝術花博會上獲得“壹金兩銀兩銅”的好成績,學生節目獲得全國小學生藝術大賽金獎。到2007年,常平鎮初級中學增加了8個班。昌平初級中學和振興中學作為省級壹流學校,近年來初中合格率均達到95%,其中昌平初級中學2006年和2007年中考分別超過全市平均分18和16。全鎮初中畢業生入學率為57.76%,比2002年翻了近壹番;近年來,超過65,438+000名初中畢業生被市級中學錄取,比2003年高出近壹倍。2013年,常平中學高中招生分數線565分,在東莞學校中名列前茅,有500多名學生擇校。

2006年昌平中學高考在校大學生155人,比2002年增加31.4%,在全市八所高校中排名第二。2004年高考報名人數為1,81,比2003年增長了16.8%。2004年本科招生1.43人,錄取率達96%。2005年高考報名考生308人,其中專科A線154,本科78,重點本科18。昌平中學被評為“省級壹流學校”。

成人教育

常平鎮政府提出將學校建設成為東莞東部的職業教育中心、職業技能培訓與考核中心、信息技術應用與推廣中心。黃水職業中學2003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職業中學”,後於2007年升級為“國家重點職業中學”,吸納了周邊幾個鎮的學生,發揮了很大的輻射和影響作用。學校形成了以會計、計算機、應用為骨幹,以物業管理、物流管理為特色的專業體系。2006年開設工科校區,新增汽車維修、模具等工科專業,其中會計、物業管理、物流管理、汽車維修為東莞市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專業。職業技能培訓與考核是該鎮職業教育的重頭戲,設有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等專業技能考點,該鎮逐步成為東莞東部地區的技能培訓與考核中心。該鎮職校學生參加了各類職業技能等級考試和職業教育高考,成績連年大幅提升,在東莞職校中名列前茅。常平鎮有1所鎮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地點設在職業中學。該鎮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銜接、相互溝通,資源優勢互補。充分發揮了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等多種功能,構建了覆蓋全鎮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網絡。自2010以來,已舉辦9期大專函授班,近165438+。2005年,常平職業中學被評為“東莞市示範性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能力

昌平鎮中小學教師發展到1069,民辦教師687人。通過學歷教育、骨幹培訓、業務學習、教學競賽等形式,多渠道提高教師整體水平。該鎮已初步形成壹支以中青年為骨幹、學歷和職稱達標、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均為100%。研究生2人,碩士20人,在讀28人。截止2013,全鎮分別有20人、4人參加了全市名師、名校長培訓,4人參加了全國、省名師、名校長培訓。六名英語教師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赴英培訓。2007年在“東莞市學科帶頭人”評選中,全鎮有8名教師入選,占全市近十分之壹。關於校長和教學主任的建設,2003年、2004年和2007年,通過四次公選,選出了65,438+06名優秀青年校長、副校長和4名小學教學主任。建國前,長平鎮農村缺醫少藥(只有少數大村有中藥店),疫情非常嚴重,尤其是天花、瘧疾、鼠疫。1908年瘟疫,元山北村只死了四五十人。1929和1939年春,天花流行過兩次,死了不少人(昌也是)。昌平最早的醫療單位是濟厚善堂(昌平體育館附近),創建於1900左右。創始人是黃,主持人前期是袁子森,後期是黃雲山。教會是慈善的,給予藥品,資金來自海外華人和紳士的捐款。由於經濟條件有限,受益者非常少。光緒三十二年,吳下鄉人發起“仁濟捐醫院”,醫院在並縣立案。

1938年,謝晉傑(曾住“廣元寺”)、葉耀桑、肖漢光等七位善人,接管積善堂,組成見善堂,賜醫贈藥,設義慈(中原街老農行左側),買郎北花嶺,建義慈,葬無家者,死於義慈。

建國前有姚秋、麥振廷、葉挺彪、周等。著名中醫有周樹勛、周、周,還有潘舟、、謝晉傑、梁振波(外科)。

建國之初,中西醫生都是以個人身份創業的。後來,梁和姚秋成立了人民診所,後更名為壹區人民診所,由任主任。1951年5月,保健、益群、永和三家診所聯合組成聯合保健診所(位於中原街老農行側),“四個藥箱”出道就是為了參考這件事。葉廷標、周、姚秋、梁四位中西醫,各自帶了醫療器械和藥品,聯合壹些醫生,組成聯合診所。業務主管葉廷標是東莞第壹家鄉鎮集體所有制醫院,後更名為昌平區衛生院,是昌平醫院的前身。1959年,災區醫院倒塌,區政府在齊木村當地名“三鬥蘭”處修建了今天的老昌平醫院。

建國到上世紀60年代,農村仍然缺醫少藥,有病都要去昌平醫院治療。直到1966實行合作醫療,事情才有了轉機。1964全鎮選派170人到司馬大隊培訓,成為第壹批農村衛生員。1965培養了27名“赤腳醫生”。當時昌平區有27個大隊,27個站,叫合作醫療站。“紅醫生”的獎勵是工作積分,會員看病不用交錢(年底少量醫療費用按戶扣除)。當時比較好的赤腳醫生有司馬銀德恩、土塘黃鐵建、朱桓立業。27個站大部分成為各行政區衛生站的前身。

上世紀80年代,昌平擁有鎮級醫院1所,農村衛生站31個,助產站31個,助產士38名,全鎮醫療衛生人員266人(其中衛生站醫生51人),其中主治醫生10人。建立全鎮衛生防疫網絡,為新生兒和兒童接種乙肝疫苗,綜合治理結核病和疫情,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天花、瘧疾、鼠疫等傳染病已被徹底消滅。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65,438+0,嬰兒死亡率在5.3以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常平鎮醫療衛生事業以常平醫院建設為重點,開展醫療、衛生、防疫、保健工作。1998,投資6000多萬元的昌平新醫院竣工投入使用。新醫院擁有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顱腔、腹腔、胸腔等各種手術項目也相繼成功。內科可以治療多種疑難高危病例,顯著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

進入21世紀後,昌平醫院與中山大學醫學院等多家單位溝通,邀請教授坐診,進壹步提高了醫療服務技術水平。

依托昌平醫院,全鎮預防保健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嚴重傳染病和慢性病被消滅或得到控制,腦膜炎、痢疾、瘧疾、肺結核等傳染病和食物中毒、職業病發病率也有所下降,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1998起衛生防疫檔案管理達到市級標準,1999起兒童計劃免疫實行計算機管理。截至2002年底,常平鎮兒童計劃免疫登記率達到65438±0.000%,兒童五苗(卡介苗、糖丸、白喉咳嗽、麻苗、乙肝疫苗等)基礎免疫合格接種率。)和乙腦疫苗基礎免疫率均在96%以上,兒童六聯疫苗強化免疫率均在95%以上。法定傳染病發病率為170/65438+萬,未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職業衛生和學校衛生工作逐步開展,職業衛生工作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職業體檢逐步開展,未發生重大職業中毒事件。慢性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較好成績:結核病納入全市結核病項目管理,1995基本消滅麻風病,48人麻風病治愈康復,精神疾病得到有效治療。

建立健全全鎮農村婦幼保健網絡,實現每個村都有壹名婦幼保健員和壹個婦幼保健站。2002年,昌平鎮(常住人口)孕產婦保健年覆蓋率為100%;孕婦住院分娩率為99.9%;產婦死亡率為0;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為95.1%;嬰兒死亡率為8.8‰。2000年順利通過省二級以上醫院產科質量評估。

農村衛生建設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取得新突破。自2001年8月起,試點項目在白石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到2005年,全鎮建立了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預防接種、慢性病防治、婦幼保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和雙向轉診等服務,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5.6%。

“九五”期間,醫療衛生事業有了新的發展。以昌平新醫院為中心,全鎮醫療網絡已經形成。昌平醫院不斷完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醫院占地面積100多畝,總建築面積約50000平方米。醫院現有醫務人員350人,其中高級職稱17人,中級職稱53人。開放床位210張,擁有螺旋全身CT機、500mA X光機、彩色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高壓氧艙等先進醫療設備。,總資產2074萬元。是壹所集醫療、保健、預防、康復為壹體的綜合性醫院,199榮獲“市級文明單位”“市級園林單位”稱號。此外,全鎮有衛生站31個,鄉村醫生71個。

在大力發展醫療服務的同時,常平鎮也十分重視公共衛生服務。2003年,常平鎮加強城市管理,抓好市政管理,成立了常平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制定了《常平鎮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常平鎮市政道路管理暫行規定》、《常平鎮園林綠化管理條例》等規章制度。對濱江花園進行改造,以合同形式使濱江花園的維護市場化,並提供垃圾清運和處理的有償服務。加強建築管理,依法有序推進違法建築整治;做好工地美化工作,需要對工地進行封閉管理,建立工地衛生責任制。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增設公廁、垃圾桶、機動掃路車等公共衛生設施,完善垃圾中轉站衛生設施改造;開展以消除衛生死角為主要內容的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壹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的專項治理;加強醫療廢水和醫療廢物的處理,防止二次汙染。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努力形成公共衛生“快速反應網絡”,提高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2003年成功獲得省級衛生鎮稱號。

2003年初非典疫情爆發時,常平鎮市委、鎮政府高度重視,把抗擊非典列入議事日程作為重中之重,迅速成立協調領導小組,協調各相關單位,制定了詳細的防控方案,實行“壹層抓壹層,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制度。壹是做好宣傳解釋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向群眾宣傳非典可防、可控、可治,並不可怕,穩定了企業生產經營。同時,嚴格控制農民工返鄉和企業招聘、辭退農民工,防止潛伏期患病人員流動,造成人群交叉感染。二是做好檢測監測工作,組織購置紅外測溫儀,進壹步加強兩個火車站、兩個汽車站和口岸的人流監測,認真封閉源頭,對可疑疾病及早報告、隔離和治療,做到不漏報、不隱瞞、不遲報。三是保障供應,穩定物價。我們切實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價格欺詐,維護市場價格穩定。非典期間,全鎮未發現壹例疑似和非典型肺炎病例,保障了人民身體健康,保持了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

2005年,常平鎮建立健全了鎮社區醫療服務網絡,完善了重大疫情防控運行機制,醫療服務水平進壹步提高。鐵路

常平鐵路樞紐分為東莞站、東莞東站和東莞鐵路港。東莞站、東莞東站原為常平站、常平東站,1997年底經國家鐵路部門批準更名為東莞站。東莞火車站是廣深鐵路中間的二等站,有東莞鐵路口岸。原為東莞常平鐵路客運口岸,1994年開放的國家壹類口岸。1997年底被國務院更名。東莞火車站客運口岸每天有56趟列車停靠,日均客流量超過1萬人。5月9日開通的京九、滬九直通旅客列車1997在此出入境檢查。開通初期每天有壹對列車,2002年有5萬人次進出港。東莞火車站貨場設有鐵路貨運港,貨運能力250萬噸。國際集裝箱可以編組專列,檢驗後直接發往香港。東莞鐵路口岸在1996被評為全國文明口岸。東莞東站6月1997+10月18日開通客運服務,4月1997日開始發送發往江西九江的特快旅客列車。從東莞東站可直達北京、南京、成都、南昌、阜陽、衡陽、長沙、嶽陽、汕頭等大中城市。2002年,每天有43個航班,每天的客流量超過2萬人次。2007年2月3日至3月14日,春運40天,節前公路送旅客回家90063人,鐵路送502338人,節後火車東站疏散旅客147030人。

港口運輸

常平鎮是中國南方新興的鐵路樞紐城市,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廣深鐵路在此交匯。是中國唯壹同時擁有大型鐵路口岸和鐵路客運口岸的城市。每天有超過140次列車停靠昌平,年運送旅客超過15萬人次,出入境口岸超過60萬人次。銀坑森林公園是常平鎮壹個知名的旅遊景點。

  • 上一篇:壹咳嗽或大笑就漏尿,中醫調理尿失禁,要按摩哪幾大穴位?
  • 下一篇:?小葉金花草作用與功效,有什麽副作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