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端午節的構成

端午節的構成

端午節作文600字(42篇總論)。

在我們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嘗試過寫壹篇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定作文和非限定作文。那麽壹般作文怎麽寫呢?下面是邊肖整理的壹篇600字的端午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構成1

今天是端午節,孫爺爺有壹張久違的笑臉。壹大早,我們全家坐在壹起吃粽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爸爸說:“兒子,妳知道屈原是誰嗎?”我說:“我只知道他是個詩人。”爸爸說:“屈原是中國古代的楚國大夫,忠臣。不幸被漢奸陷害,流放鄉下。為了表示對楚國的忠誠,屈原跳河戰鬥至死。老百姓非常熱愛和尊敬屈原。他們怕河裏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很多粽子扔到河裏餵魚,希望大魚的嘴能粘住,讓他們吃不到屈原。”我被迷住了,感嘆道:“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就是這麽來的!”

這幾天,天氣特別悶熱。我脖子上長了很多痱子,又疼又癢。我在撓啊撓,看到我媽拿來壹大盆藥水,放在衛生間裏。這種熱藥水有草藥的味道。好香啊!我高興地跳起來說:“媽媽,這是我的洗澡水嗎?”我想洗個澡。"媽媽笑著說:"是的,這是給妳洗澡的藥水。奶奶說它不僅能治營養不良,還能消除百病,辟邪!”“我趕緊脫了衣服,跳進大盆裏。哇!真的很舒服。感覺藥在攻痱子,痱子很快就會像霜打的茄子壹樣——枯萎。我好奇地問:“媽媽,這是什麽藥?”太神奇了。"媽媽說:"這是用艾草、石菖蒲、魚腥草、柚子葉做的草藥,能清涼解毒。”我說,“難怪這麽舒服。“洗完澡,要穿上新衣服,掛上草藥香囊,突然覺得很輕松。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人們經常通過賽龍舟、吃粽子和插艾草來慶祝它。民間有句諺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草。”壹開門,就看到門上方是我媽插的艾草。我悄悄問父親:“這些東西真的能辟邪嗎?”爸爸神秘地笑了笑,說:“這些東西當然不能辟邪。只是人們對屈原的記憶和紀念,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雖然有壹些關於端午節的迷信說法,但我還是很喜歡這壹天,覺得好有意思。

端午節的組成2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

據長輩說,端午節的由來是這樣的。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壹位愛國英雄,名叫屈原。屈原不僅是壹位重要的官員,也是壹位著名的作家、政治家和詩人。當時七國分裂,秦國最強,秦國最有野心,要統壹全國。當時的楚國國君沒有辦法治國,防守也不好。很容易被打敗,自然成了首選。機智的屈原早就註意到了這壹點,於是上書楚王,希望國君加強防守,不要讓秦的陰謀得逞。楚國的君主不知道這樣壹個真理: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他認為屈原輕視自己的國家,把他調到汨羅。屈原很傷心,也很委屈,他委婉地勸國君加強防禦。國君不但不聽,還視之為惡意。最後,屈原實在忍不住了,於6月22日跳河自盡。水火無情,屈原壹下子被洶湧的河水吞沒了。人們知道屈原是個好官,於是紛紛在江中起航,營救屈原,可是怎麽可能得到呢?當時人們說水裏有壹條龍,會吃屈原的屍體。龍吃飽了,就不吃屍體了。從此,人們把屈原自殺的那壹天稱為端午節。每年的這壹天,人們都會包粽子,劃龍舟來祭奠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和父母壹起去外婆家。那時候這裏端午節比較紅火,我幾乎每年都劃龍舟。今年也不例外。

當時舅舅身體強壯,參加了龍舟劃船比賽。

下雨了,我吃著黃澄澄美味的湯圓,坐在我爸的肩膀上四處張望,才知道我們被夾在人群裏了。成千上萬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雨傘,成為壹道奇觀,壹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時候我才意識到觀眾有多少。包圍了大河的兩岸。

在河面上,遠處,我看到八艘長三十余尺,寬壹米的龍舟,停在河中。每艘龍舟有18個人,壹個在龍頭,壹個在船尾,中間有16個人,分別在龍舟的兩邊。每艘龍舟都是獨立的隊伍,每個隊伍都穿著整齊,隊員們個個活蹦亂跳。比賽已經開始了。八龍船如離弦之箭。隊員們跟著鼓點的節奏,揮舞著船槳,喊著整齊雄壯的歌聲。“壹,二,壹,二,壹”龍舟越來越快。八艘龍船齊頭並進,像八條鯊龍爭搶東海明珠。轉眼間,壹條黃龍躍過了終點線,比賽結束了。所有的觀眾壹起鼓掌。多麽精彩的比賽啊!

我愛劃龍舟,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組成3

“兒子,兒子。吃粽子。”“來,來。”妳知道今天是什麽節日嗎?是的,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吃粽子、吃蠶豆、插艾葉、灑太陽水、曬太陽、喝雄黃酒的習俗,部分地區還有賽龍舟。端午節前壹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在門窗上插艾葉和菖蒲。知道為什麽要插艾葉嗎?因為到了端午節,夏天正是傳染病開始上升的時候。將艾葉插入門窗,利用其揮發的芳香氣味凈化空氣,驅趕蚊蠅,驅除瘟疫和邪靈,從而達到防病的目的。端午節除了插艾葉,還吃粽子。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這壹天,媽媽從超市買了各種好吃的粽子。有鮮肉栗子味,原味,八寶,蜜棗。當我媽把粽子從電飯煲裏拿出來放到我的盤子裏。我聞到壹股香味。

我剝開粽子的葉子,咬了壹口。感覺糯米和各種豆子在嘴裏跳舞,味道很棒。吃著這個粽子,就像走進了壹片竹林,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看著藍天綠草。吃飯時,大人還會用雄黃在小孩額頭上寫“王”字,以辟邪防蟲咬蛇。端陽節灑水,將艾葉、菖蒲、柏枝等芳香植物放入桶中,也是壹種習俗。在戶外過夜。第二天,用艾葉和菖蒲蘸點水,撒在房子的每個角落。灑完後,在水裏放壹些雞蛋或者鴨蛋,然後把水燒開。等水涼了,就用這些端陽水洗澡。洗澡時,將端陽水中煮熟的雞蛋或鴨蛋滾遍全身。奶奶說洗完端陽澡,夏天就不會得痱子了。因為端陽水有驅邪殺菌的作用。在壹些地方,端午節還有壹項重要的活動,那就是賽龍舟。幾名參賽者坐在雕刻精美的長槳龍舟上。雙手有節奏地左右畫。附近的觀眾為選手們歡呼。選手們駕著自己的龍舟,征服風浪,迎難而上。這是我們家鄉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組成4

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但作為中國四大節日之壹: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端午節無疑是最“熱”的節日。端午節作為進入盛夏前的節氣,顯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壹天。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期可能會讓許多人考慮出去找壹個涼爽的地方放松。在農村,端午節確實是壹個忙碌的節日,因為在農耕文化豐富的中國,端午節代表夏收秋種。以前端午節是北方每年新麥下來的時候。許多人期待著這壹天,因為他們可以吃到各種由新小麥制成的食物。在過去,在南方,端午節是另壹個谷物和大米的收獲季節。新收割的大米磨成米,節前壹天剛包好粽子,然後美美地吃了壹頓。

目前來看,南北差異並沒有那麽大。在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所有人的傳統習俗。中國人在端午節吃粽子有著悠久的歷史。這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投河自盡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壹天,人們互贈粽子作為對屈原的紀念。

粽子也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粽子就被官方定為端午節食品。但當時做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還加入了益智仁,煮出來的粽子叫“益智粽子”。晉代人在《嶽陽風土誌》中記載:“俗以糯米裹葉烹之,烹透。從五月五日到夏季的至日,有壹個餃子和壹個小米。”

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了雜粽子。米飯混合了動物肉、栗子、紅棗、紅豆等。,而且品種越來越多。粽子也被用作交流的禮物。

到了唐代,粽子用的米“潔白如玉”,形狀出現了圓錐形和菱形。日本文獻中有“大唐粽子”的記載。宋代有壹種“蜜餞粽子”,就是把水果放進粽子裏。詩人蘇東坡有詩“粽子裏見楊梅”。這時也出現了用粽子堆成亭臺樓閣和木制車馬的廣告,說明吃粽子在宋代是非常時尚的。到了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材料從野樹葉變成了野樹葉,於是出現了用蘆葦葉包裹的粽子。附加材料出現了豆沙、豬肉、松子、棗、核桃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直到這壹天,每年五月初,中國家家戶戶都要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花色品種更多。從餡料來說,中國的南北差異也是存在的。北京棗子餃子,北方多小棗;在南方,餡料有很多種,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等,然後浙江嘉興粽子就是代表。

今年妳打算吃什麽粽子?

端午節的組成5

有壹個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公園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死於農歷五月初五。人們把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這壹天,人們把糯米撒在汨羅江上,祭奠屈原。後來人們怕紀念館被龍偷走,就用艾葉把米包起來,用彩色的繩子綁起來。龍最怕這兩樣東西。南方有賽龍舟的習俗,而在北方,人們早上去遠足,采集艾葉,掛在門上或洗腳,以祈求健康和安全來紀念他。

在端午節的早上,我和我的家人決定去西山遠足。早上的空氣特別清新。壹進西山,就發現人山人海,形成壹個大市場。街道上擺滿了端午節的節日用品,五顏六色的葫蘆,各種香囊和象征吉祥願望的五色繩子。按照端午節的習俗,我們在山路兩邊采集艾草。據說在門上插艾草可以辟邪。當我們繼續爬山時,我們看到了參天古松和樹神。它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我認為這棵樹存在於明朝。很難想象這棵百年老樹是如何歷經風霜雨雪的洗禮,依然存活至今,默默祝福著人們。當我在山路上跑步時,我發現了壹種天然植物。我好奇地低下頭,仔細觀察。它有寬大的綠葉和白色的根。我仔細聞了壹下,有壹股淡淡的洋蔥味。仔細辨認後,我以為是老百姓常說的可食用的野韭菜。我們在山坡上尋找,很快就收集了很多。清理幹凈後,我用雜草把它紮起來,捧在手裏。今天,我收獲了很多。我準備回家用這些野菜和雞蛋炒。

眼看天色已晚,我下山回家了。我在路邊買了幾個五顏六色的葫蘆,綁在艾草上,貼在門上,慶祝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讓我知道了正宗的民俗。

端午節的組成6

多少次期待,多少次觀看,在這個粽子飄香的季節,我們和屈原壹起走進了端午節。美女相約千年。“在端午節的清晨,人們走出家門,前往他們計劃好的目的地。這是端午節人們的壹個習俗:去郊遊。路上人山人海,遠遠望去,壹片沸騰的海洋。旅行者的另壹個任務是折斷壹些樹枝,買壹個葫蘆掛在他們的門上。這成為端午節壹道迷人的風景線。

走進端午,去踏青,折樹枝,盼希望。

“四看堤破,得假虎丘之譽。”端午節,賽龍舟是必不可少的項目。河溪兩岸人山人海,嗩吶、腰鼓、鼓角、大鼓之聲匯成壹片,響徹雲霄。隨著壹聲槍響,兩艘龍舟如離弦之箭飛向目標。湖水濺起,人們的情緒也跟著濺起,吶喊、歡呼的聲音不絕於耳。

走進端午,龍舟交叉,萬眾壹心,齊心協力。

“四季花競巧,九子爭新。”粽子的綠葉把糯米包在裏面,有淡淡的香味。我也開始包粽子,這凝固了我對屈原深深的敬意,仿佛屈原英俊的臉龐浮現在我的眼前,然後他濺了壹身,無限悲憤地投河自盡。眾人紛紛包好粽子,扔到河裏,生怕魚蝦吃了他的身體。從那以後,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粽子的香味壹直沒有在空氣中散去。

走進端午,宗香宜人,祭奠屈原,緬懷先烈。

走進端午節,我們可以領略傳統文化的不同內涵,感受傳統節日的迷人魅力。縈繞在我們心頭的,是揮之不去的溫暖,揮之不去的親情。

端午節的組成7

“五月初五,端陽,艾葉、香囊、粽子、白糖,龍舟高高興興下水。”每當我聽到這首童謠,我就會想起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至於端午節的起源,要追溯到戰國時期的楚國。當時,楚國有壹位名叫屈原的士大夫。26歲時,他成為了楚國的弟子和的醫生。他主張任賢任能,解釋法度,卻遭到小人嫉妒的詆毀,被楚王流放。後來,秦國入侵了楚國的首都。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傷心欲絕。雖然他想為他的國家服務,但他無力返回天堂。於是他在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懷念屈原,擔心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把米包起來扔進河裏,讓魚蝦螃蟹吃飽,不再吃屈原的屍體。為了紀念屈原,人們把五月的第五天定為“端午節”,也稱為“詩人節”。人們不僅在這壹天包粽子,還舉行龍舟比賽。這種撫慰忠魂的習俗代代相傳,直到今天。

端午節又叫“重五”,很多習俗也與數字“五”有關。在孩子的脖子、手腕或腳踝上系壹條紅、黃、藍、白、黑的無色絲線,稱為長命線。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龍船花。在南方,端午節要吃“黃武”:黃魚、黃瓜、鹹鴨蛋黃、裹著黃豆沙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北方還是南方,在這壹天,孩子們都要用雄黃酒在額頭上畫壹個“王”,並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包各種粽子。我最喜歡肉餡的餃子。我壹次能吃三個。再過兩周,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奶奶說今年要多包點粽子給小夥伴們吃。我很期待!端午節,快來!

端午節的組成8

我很小的時候就盼望著端午節。誘人的粽子令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黃黃的,裏面是豆沙或者棗子。米飯有點透明,還呈現出壹些微紅的顏色,嘴角倔強的翹起來,十分可愛。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壹點點米飯的味道。咬下去放在粽子上,滿嘴都是米香味。再咬壹口,妳會看到暗紅色的餡料。餡是甜的,有米飯,不油膩;米飯混合著紅棗或豆沙的甜味,也有壹種特殊的味道。

經常吃小胡子,我媽笑我是“大臉貓”。我不介意,嘿嘿壹笑,用舌頭舔舔米飯,用手抹抹嘴,去找奶奶。

奶奶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到床前,從枕頭邊的針線筐裏拿出幾個香包。那時候奶奶只有壹個外孫,我特別疼愛,所以每年都有五六個奶奶做香包。這些香包各種各樣,但就我記憶所及,似乎沒有壹樣是壹樣的。奶奶那時技術很好,能做出很多種花樣。有鹿、虎、蛇、壁虎;還有太陽、月亮和星星;還有壹些花的和心形的。不管他做什麽,都像是有事。雖然不生動逼真,但也絕不比路邊買的差。

雖然我不太喜歡香囊的味道,但它無疑是我當時最好的裝飾品。就像炒作壹樣。阿姨看著我,笑我吹牛。我不管她說什麽,我還是“佩服自己”,跑到我媽面前玩。

現在情況變了。我在黃金童年慢慢長大。我的表妹七歲,我的祖母很久以前就去世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有“吃粽子”。沒有奶奶香囊的加持,我依然平安成長,日復壹日。但有時候心裏很虛,越臨近端午節越是如此。

想念我親愛的飾品——奶奶的愛心香包。

端午節的組成9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有許多別稱,如端午、端陽、午時、女兒節、詩人節、龍舟節等等。

端午節的習俗很多,各有各的魅力。在這壹天,人們可以吃粽子和賽龍舟。端午節前後,傳染病高發期在春夏交替。古人在端午前後插艾葉,掛菖蒲,驅趕蚊蠅,凈化空氣。

端午節也是壹個愛國的節日。

春秋時期,偉大的詩人屈原告訴皇帝要防備被秦國所滅。昏庸的皇帝不同意。屈原絕望而悲痛地投江自盡。古人將竹筒裝的大米拋入江中,千船齊來,搖旗吶喊嚇跑惡龍,以示對屈原的敬意和懷念。

今天端午節這壹天,看著媽媽包粽子,心血來潮想試試。我以我母親為榜樣。首先我把葉子和糯米洗幹凈,加壹點鹽和醬油攪拌均勻。然後我把兩根大小不壹的竹子折成壹個漏鬥。沒想到,我的漏鬥上有兩三個洞,米壹直往下掉。我媽看到了,就細心的教我。開始做的還不錯,後來糯米放多了,葉子撐不住了。我媽諄諄教導我:漏鬥裏舀壹勺米飯,不要太多。我照媽媽說的做了,果然,壹個結實的粽子做好了,最後用繩子紮緊。看著美味的粽子,我高興得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的激動。

端午節是壹個傳統節日,滲透著中華智慧的文化底蘊,體現著壹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征。每壹種延續端午節的紀念活動,都寄托著古人美好的感情和祝願。

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做好成為中華民族棟梁的準備!我們也要向屈原學習,做愛國的少先隊員。

端午節的構成10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古洛河邊嘆了壹口氣,縱身跳入了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到端午節了,很想體驗壹下這種氣氛,就讓奶奶教我包粽子。

做粽子,首先要把葉子洗幹凈,泡在熱水裏。然後準備棗、蛋、肉等。對於餡料,煮出妳喜歡的美味餡料,就可以開始工作了。先把長葉子折起來,圍起來,做個窩,中間放好準備好的糯米和粳米,包邊包角。然後放入米飯中,用它揉搓均勻,最後把竹葉包裹的粽子做成四角形。

包粽子的功夫都在最後壹道工序。妳的粽子包的好不好,取決於四個角是否對稱,是否有型。剛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扭成壹團,要麽是六個角,要麽是壹個球。

奶奶不止壹次看著我的“傑作”笑:“這,這能叫粽子嗎?妳把細線綁在哪裏?”我暈!情感粽子的四個角方便用細線掛起來。為什麽這個世界上沒有圓圓的粽子?

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用大火煮。大約1小時後,用文火煮30分鐘。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渴望揭開鍋蓋看看情況。因為粽子的香味從鍋裏飄出來,讓我口水直流。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長。當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時,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入碗中,用筷子剝開,可以看到中間金黃綿軟的“宗肉”。咬壹口,太好吃了,我都快咬掉筷子了。

今年端午節,學會了包粽子,嘗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不是壹般的甜。

  • 上一篇:醫聖膏簡介
  • 下一篇:治療網球肘的妙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