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中學生中國傳統文化講座手稿。

中學生中國傳統文化講座手稿。

於丹: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這個周末和大家在重慶壹中相聚。今天,我們在信息技術平臺上談論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是教育部推動的壹個項目。我覺得這是壹件有趣的事情。它給了我們壹個人生坐標,就是我們今天處在壹個什麽樣的時代,我們今天需要什麽樣的文化。

我壹直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觀是壹種活的基因,能夠對每個孩子的人格成長和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但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也不是簡單枯燥的古文。我們今天需要的是壹種活的文化。很多朋友看過世博會,沒看過的。中國館裏有壹個大家都在講的景觀。這是什麽?就是清明上河圖。這次我們看到的江邊景象不再是簡單的畫卷,北宋的時光流轉就在妳眼前。妳會看到,壹會兒晨光暗淡,壹會兒燈火通明。妳會看到進士來來往往,做生意的人離得很遠,妳會看到老人和孩子在這個市場裏開心。我們站在這樣的長卷面前,妳分不清是北京的王府井,重慶的解放碑,上海的南京路,還是北宋的汴梁城。壹瞬間,來來往往的人以壹種親密的方式走進了妳的生活。

無獨有偶,我們現在知道,在我們博物館裏,清明節的江邊地圖,用手指就能看懂。當妳點擊的時候,它也能活過來。這些現象都出現在2010。它告訴我們什麽?也就是說,在今天這個時代,最好的文化資源就是穿越塵埃,來到我們今天的生活中。讓它幫助我們21世紀,而不是21世紀的人,穿越經典,來到壹個平等的時代,讓我們完全符合經典理論。中國的哲學和文學歷史非常悠久,過時的東西太多了。我們需要的文化是活生生的生活,是我們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

《周易》中有壹句話:“觀天文,觀時變,與人有關,化之於世”。這兩句話很有意思,和天文學有關。也就是說,觀測完天文學,我們就會知道實時的變化。為什麽重慶很熱?這與其山城的地理位置有關。等妳知道了最近幾天的天氣變化,妳就知道加衣減衣了。而下壹句“是關於人性的,要把它變成世界”,就是觀察世界上的各種事物,然後把世界流化。它變成了壹種思想,壹種學習的方式和我們生命的成長。那麽什麽是文化呢?在我的理解中,文化其實是壹個動詞。因為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從來不缺少文學,只是我們有時候缺少文化。如何有壹個生動的方式,方便大家低成本提取信息?這壹次,學脈。教育部推出的教育信息服務平臺com,最大程度的尊重了孩子差異化的個體生存,也最大程度的激活了學校資源的享受。這其實是壹個化生社會。文學可以很古老,文化可以很現代,古代文學是通過現代化的完美結合。我從來不希望我們所說的文化壹定是壹種僵硬、沈悶的文化。希望文化能被人們接受,走近,喜歡。

為什麽中國的文化說可以點亮孩子成長的燈?每個人心中都有壹盞屬於自己的燈。在壹盞燈的照耀下,他的人生之路將被照亮,他的夢想將被照亮。我們今天學什麽?我們今天實際上有壹些簡單的二元對立。

經常被媒體問壹個問題:“看看現在的社會,有很多娛樂的東西,比如網絡遊戲,電視節目,孩子們都會很喜歡。而我們的國學傳統是那麽有意義,那麽重要,但是孩子們卻不喜歡。嚴肅國學怎麽可能蓋過娛樂網遊,怎麽才能把大家的興趣轉回嚴肅國學?”其實我自己的專業是教傳媒,大學的正式學科是傳播學。我從不認為傳統國學與現代傳播和現代文化現象相悖。最好的傳播方式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用孩子最喜歡的方式去做。如果妳認為國學壹定是枯燥無味的,那麽讓孩子為了意義和價值而學習,而不是為了天真和好玩,是不符合規律的。父母苦,孩子也苦。

所以我有時候開玩笑說,壹個小孩肚子疼,他媽媽左手拿著壹塊糖,右手拿著壹顆黃連素,說妳選什麽?糖很好吃,妳吃了繼續肚子疼;黃連素是苦的,但是吃了會治病。妳吃什麽?媽媽當然希望他吃黃連素,但是十個孩子有十個會選擇吃糖。為什麽不能給黃連素裹上糖衣?妳讓他在治病的同時享受這種甜蜜的滋味不好嗎?所以我壹直覺得,無論是我們今天的媒體,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要把國學嚴肅的壹面過於人為的誇大,我們會嚇到孩子的。對於教育部為什麽這次推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我個人感覺非常好。是因為它會讓孩子覺得,在電子生存的時代,有了這種自助提取,可以在虛擬的空間裏完成最大限度的自由。這種方式符合孩子對身心成長的渴望。

其實壹個人最大的滿足就是尊嚴和自由。當壹個人受到尊重的時候,當他選擇的空間有充分的自由的時候,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把他當成了高貴的生命。然後這個人會對社會承諾責任,完成對未來獨立空間的選擇。我們常說,孩子心理斷奶期太晚了。他們習慣了被父母和老師寵著,習慣了為他們選擇。但我們也承認,父母有壹個糾結的心結,就是壹方面照顧孩子,替孩子選擇,壹方面又責怪孩子不爭氣,不由自主。其實好的網絡平臺不是推出什麽產品,而是它推出的服務模式。互聯網最大的革命是什麽?是完成公民社會的獨立交換。

每個人都在說中國正在民主化的進程中。什麽是真正的民主?民主不是簡單的公民民主投票時的壹票,更重要的是文化權利的共享,更重要的是中國文化精神的觸動。以前我們門檻太高,了解國學研究往往是學術精英的事。其實在我的理解中,中國文化是有其內涵研究和外延普及的。研究可以是專業人士的事,但普及是中國每個人的權利。怎樣才能設計出“零門檻”的普及?通過這樣做,教育將真正完成壹個現代網絡工具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順利連接。什麽是最好的學習狀態?《論語》說“知者不如知者,知者不如知者”,這是三重不同的境界。“知者”是指我知道它,我學過它,我理解它;壹個“有知識的人”意味著人們真正熱愛它,並致力於它。“好知識”不是最好的狀態。“快樂知識”是最容易提取有用信息,完成創造性快樂,感受人生最大價值的發展。當妳通過這樣的學習變得完美時,妳也完成了壹個孩子。這種狀態是最好的。

今天的時代,從我們看到的清明上河圖,就能在我們眼前流轉,今天這個公共服務平臺就推出來了。其實都符合壹個規律,就是文化會以“零門檻”的方式進入大眾的生活。作為壹名教師,我去任何壹個國家,都會關註他們的教育方式和社會手段。在臺灣省,我有時會感到擔心。我在他們的教材體系中看到過中國文化的設定和搭配。雖然臺灣省是個小地方,但壹直努力保存中國的傳統文化——雖然我們可以看到有把中文從臺灣省的教科書中剔除的趨勢。其實看了他們的教材,妳發現他們的態度還是很認真的。現在的孩子都知道三字經和弟子規,有的小學的孩子都知道《論語》。但是有多少孩子會在小學之前就知道《論語》《孟子》《中庸》《大學》這種所謂的四書五經呢?孩子們真的很熟悉嗎?中國人來自哪裏?我們需要打通血脈。我不是說兩千多年前的經典壹定適用於今天,50%以上都過時了。比如那些封建禮教,今天已經不需要了。但是那些君子的修養,能不能用簡單的方式讓它深入人心呢?讓壹個孩子用快樂的方式完成他的接觸。什麽是中國文化?它講究的是壹種自我學習和更新。

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的源頭是儒道結合。儒道兩家匹配,給了我們壹個什麽樣的坐標?今天,我不認為學習國學的目的是讓孩子流利地背誦壹段話,拿出來像彈琴壹樣給客人表演。不壹定壹個孩子就能理解流利背誦的真正含義。我們需要給孩子的生活提供壹個坐標,讓他有壹個大格局。什麽是“模式”?成人世界常說:“誰的思想有限。”什麽是限制?局限性是格局太小,受其限制。我們不能因為局限而責怪對手,因為妳自己的遊戲很小,妳限制了自己。儒家和道家在中國,儒家是大地,它教導我們進入社會生活;道教是天空,教會我們精神上自由飛翔的能力。儒家和道家是中國的天下。所以在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中,有六個字來形容盤古的人格,叫做“神比地好。”也就是說,壹個人要在天上完成自我超越,做壹個神仙;在大地上完成自我實現,做壹個聖人。神和聖潔,在中文裏其實是天地的坐標。壹個人只有頂天立地,這個大寫的人才能成立。

我在大學的時候,經常看到壹種遺憾,就是各地的尖子生——以高分考上國家重點大學的人——人際交往有障礙。有時自大,有時自嘲,有時為了工作,有時為了失戀,整個人的精神系統都被顛覆了。這樣的事情今天到處都是。這壹切都說明,我們的孩子,在整個人生成長過程中,比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和心智,是對自己承諾責任的能力。壹個人先對自己和親人承諾責任,然後才能履行對社會、對民族、對未來的承諾。壹個人不能對自己做出承諾,對自己也是傷害。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面臨著怎樣的生存狀態?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第壹代計劃生育的子女已經開始上小學。但是這些獨生子女的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需要我們註意。以前我們四五個孩子什麽都需要分享。那時候的孩子要懂得分享。大壹點的孩子要帶孩子,因為父母沒有精力。那時,孩子們可以用綠豆和破布縫壹個沙袋。小男孩可以用棍子砍出壹把小手槍,玩得不亦樂乎。說到我的孩子,禮物不是娃娃就是電動車;不是幾百幾千塊錢,而是這個東西壹壞,孩子就張嘴說,媽,這個東西壞了,給我買個新的。我覺得那時候我們的沙袋破了,最多只能自己補。那時候連沙袋都沒有買新的概念。

我們那時的孩子很少依賴物質,我們依賴自己的創造;那時候我們是分組玩的,沙袋和戰爭都不是壹個人的,而現在的孩子往往會失去分組的特點。雖然看起來他們在壹起玩,但是妳覺得他們玩的是什麽?滑板車和旱冰鞋都是為了好玩。有什麽遊戲可以配?孩子其實是在遊戲中學習,壹種叫做規則的東西。小女孩跳橡皮筋的時候,如果壹邊有人彈得不好,就必須把橡皮筋舉起來,這是技術不太熟練的人應該做的。現在這麽多孩子,因為在群體中經驗不足,不願意。他不懂得為群體多努力,缺乏群體榮譽感。同時,這種成長方式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

如今,太多孩子的空間都在屋檐下。現在,孩子們在學習奧數,玩電腦,彈鋼琴。但是在戶外什麽都不做。現在我是壹名母親和壹名教師。我常常在想,我們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我經常想,作為壹個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這個教育平臺上提高人的最大自由空間,如何用壹種好玩的方式激活人的心智。希望用教育制度來彌補獨生子女帶來的心理變化,給獨生子女更好的自我調節空間。這不是院墻之類的學校式教育能完成的。事實上,獨生子女是生態環境的變化,這是壹個巨大的變化,表現在人們的心態和價值選擇上。現在希望我的學生能戀愛,在戀愛中努力學習。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永遠不會談愛情。現在的孩子,談戀愛的時候形影不離,但是打起來,女孩說:“妳怎麽可以這樣對我?我父親從不這樣做。”現在的小女孩,把父親對自己的愛當成了別人的標準。她沒有兄弟,小時候也沒給過什麽。她很自然地認為父親年輕時為她樹立的榜樣就是未來男友的榜樣。這壹切都不是我們懂奧運,有特長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壹直在想,我們現在的公眾平臺能完成多少人的社交鏈接,能完成多少補充?今天,我有機會做第壹次講座,也是作為壹名老師,來看看如何最大化這個平臺帶來的資源。

  • 上一篇:東坡支林詳細資料收集
  • 下一篇:清代學者金英經典語錄摘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