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與西醫病歷的作者有關。

與西醫病歷的作者有關。

現代中西醫結合醫生張錫純。反對古泥崇拜,固步自封,提倡實驗。他壹生從事臨床和研究工作,其著作《在醫療上向西方學習》影響很大。重視藥物研究。其臨床主要貢獻是在中西醫結合的思想基礎上,充分發揮石膏治療發熱的功效,創制了治療大氣下陷的“升仙湯”。他在治療急性綜合癥和預防霍亂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張錫純,本名壽甫,祖籍山東諸城,明初遷至直隸(今河北省)燕山邊署,故名燕山人。家境殷實,從曾祖父開始就是儒家。他的父親童淵(字丹亭),出身學生,他被教育到底。他的家訓要教他的孩子受教育,學醫以利天下。Xi春的才華是輝煌的,他遵循家庭的指示,閱讀書籍在業余時間,並娛樂處方書籍。經過兩次旅行,他去了秋微,並成為壹名著名的醫生。

張錫純青年時期,中國內憂外患頻繁,殖民化迅速加深。人民起義此起彼伏,清朝統治風雨飄搖。雖然身處坎坷,但他也逐漸意識到,學古難考。1881年,他是博士生,第壹次去北滘鄉。為了告慰祖輩的遺願,他到天津正式求學。之後長期在農村私塾任教,直到1893才再次參加農村考試。這期間,他的中醫水平不斷提高,經常給別人看病。教書的時候,他既教文學,又教醫學,他的很多弟子將來都要以醫學為職業。1885治好了名醫高和毛顯閣的危重病,受到他們的稱贊。此後,幾乎沒有幾天的磋商。但是,1911年前,培訓和教學還是我的職業。第二次農村考試後,張錫純開始接觸西醫等西學。1904年,中國廢除科舉,開辦學堂。張喜春成了硯山縣唯壹壹個能教代數和幾何的老師。受時代思潮的影響,接觸西學後,張錫純萌發了參加西學的念頭,主要集中在醫學方面。圍繞1900十幾年的學習和咨詢,使他的學術思想走向成熟。1909,完成了醫學熱情和向西方學習的前三稿。此時他已近50歲,開始在《紹興醫學雜誌》上發表文章,醫學名也逐漸在國內小有名氣。

1912年,德州警備司令黃華軒聘請張錫純為軍醫,他開始了職業醫療生涯。任軍醫期間隨軍到武漢,後轉戰大明、廣平、邯鄲、邢臺、德州等地。他的醫術受到壹些軍政要員的高度評價。他的作品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和臨摹。田豐(今沈陽)袁術子(字林普)讀了這些書後,建議他將它們提交給內政部申請版權。1918,奉天天地新學會蘇代為註冊,奉天醫學研究所高振鐸更正,在學會支持下首次出版第壹期。同年,奉天成立中醫醫院——“立達醫院”,張錫純任院長。

出版後,《醫療熱情》和《西遊記》很快銷售壹空,第二年春天再版,同時出版第二期。張錫純顯示其野心,在戰爭爆發時被迫於1923在滄縣開業。

1924年,張錫純自費出版了《在醫學熱情中向西方學習》第三、四期,由醫學界購買,先後印了四版,作者名聲鵲起。1926年,前清尹虎真邀其到天津做博物館的老師(導師)。張錫純和他的家人去了天津,在那裏他們開始行醫,同時充當學徒。1927年春,正式開始行醫,診所名稱為“中西匯通醫學會”。

從1928到1933的最後五年,張錫純的學術和事業都達到了巔峰。先是出版了第五期《醫學熱忱與向西方學習》,壹邊臨床壹邊傳播學術知識。隨後的壹年裏,前三期的《醫學熱情》和《西誌》重新編輯、編輯、再版,共印了五次,以滿足需求。1931,該書第六期出版,分兩次印刷。為了迅速培養出更多的中西醫結合高層次人才,他不顧73歲高齡,於1933年春創辦了四年制函授學院,親自訂閱講座,還負責教務,於是在秋天因勞累過度病倒了。

張錫純成名較晚,而李濤花了半天時間。以及弟子如隆昌、如臯陳、李為農、通縣高彥橋、祁陽、莘縣張芳玉、天津孫玉泉、李保和、遼寧鐘小秋等都是名醫。保守知識秘密的人不可能贏得這場比賽。當時的著名中醫,如漢口的冉雪峰、嘉定的張、奉天的劉綿堂、泰興的楊汝厚、象山的劉、慈溪的張、紹興的何等,經常與張錫純探討學術問題,成為摯友。近代影響較大的《中醫雜誌》聘請他為特約撰稿人。

除醫學著作外,張錫純著有《代數學》、《易經圖說》(未出版),另壹首詩《植菊與詩》附於《醫學熱忱與向西方學習》第六期。

張喜春有三個兒子和壹個女兒。長子陰超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他是京畿警備司令部軍醫,死於1939。孫明訓繼承祖業,在故裏行醫。1954年,他把《醫學熱情》的版權和手稿獻給了國家,實現了先輩們的宏願。

從1957年到1985年,河北省四次編纂出版,總發行量近50萬套,是近代任何壹部醫書都望塵莫及的。從65438年到60年代,近代科學開始緩慢而系統地傳入中國。張錫純出生在窮鄉僻壤,所以他年輕時很難接觸到西學。他說自己“30多歲就開始看西醫的書,還挺高興他解釋的東西新,比中醫還多。”才65,438+00年,我對醫學研究已有很大貢獻,但我知道西方新奇的理論多被中醫收錄,專門古籍的意思模棱兩可,要靠後人去解釋他們的耳朵”(這是出自張錫純的第壹篇醫學理論《論中醫的理論,包括西醫的理論,中西交流並不難》)。至於匯通中西醫為什麽要涉足西方,在1909中,他在他的書的序言中說:“今天壹切還是西方的...我做了儒生之後,就成了古人的未竟之業。不與過去創新,讓中醫在全世界大放異彩,也是我儒家的罪過。.....他在法國西部編纂,但不僅采納了它的醫學理論,而且采納了它的化學理論並將其應用於方藥中。斯乃中西醫結合,並不是壹個人用他的藥,而只是壹門提問的學問。“訪問西方顯然是時代的需要。但張錫純的學識和經歷告訴他,中醫還有很多優勢,交流要以中醫為基礎,即學習西方理論,發揚中醫,使之在世界上大放異彩。

甲午戰爭,中國壹敗塗地,國人上下震動。許多知識分子為了富強和避免危亡,認為必須向日本學習,積極引進西學。1893之後,張錫純對功名從不感興趣,所以更註重西學。從65438年到0897年,將近40歲的他開始自學代數和幾何,之後又學習了物理、化學和生物,為全面參考西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錫純找到了壹種全新的研究觀點和方法。首先是摒棄崇洋媚外、墨守成規的觀點,敢於創新,而不僅僅是學習舊論文。張錫純說:“我生在古人之後,妳不能用古人的智慧來約束我,但妳可以用古人的智慧來開導我,醫學才會進步。”。類似的觀點在他的書中隨處可見。例如,他主張:“若讀《內經》之法,但在其可信處細究,則可開無量法。不可信,或者說是對後代的虛假信任,可以不計報酬。”對於《傷寒論》中的錯誤,他也主張虛妄或錯誤簡化,認為“在古代經典中,仍有壹些偽作,甚至在煉丹術書中,也不乏偽作。”張錫純原本最推崇神農的《本草經》,是因為其中含有微寒的石膏,這是他特別崇拜石膏治療寒溫的文獻依據。但他說:“所有的草藥都是名譽掃地,唯壹可以信任的是經典,但很難全信。”古人沒有做到的,如何做到古為新?當時在基礎理論方面,中醫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陰陽五行學說與自然科學的基本原理難以銜接;藏象理論很難和解剖生理聯系起來;六氣六陰理論難以用微生物病因學理論理解;氣論和細胞論很難理解。張錫純在前人的基礎上,對這些問題作了大量的論述,其中他對心力衰竭與腎衰竭、腦充血與昏厥的看法,至今仍有參考價值。至於具體問題,他的書中幾乎每壹章都可以找到中西方的相互借鑒。

從文獻中整合中西醫基礎理論不足以解決當時的臨床問題。這方面的創新主要得益於他的第二個觀點和方法,即反對空談,提倡實驗方法。張錫純雖然不具備使用儀器進行實驗室研究的條件,但他能夠充分利用自己長期的臨床實踐,盡力通過親身經歷來求知。

張錫純的實驗精神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對藥物的實用研究;第二,仔細的臨床觀察和詳細可靠的病歷。他認為“學醫的第壹關是認識醫學的本質...學醫的時候,所有的藥都是自己試的”。如果自己嘗試後還是不能知道真相,那就求助於別人的經驗吧。為了研究茴香是否有毒,他不恥下問廚師。其他的藥毒,比如巴豆、硫磺,像甘遂、細辛、麻黃、花椒那麽厲害,都是在自己身上試驗,然後再施於人。對於市內藥品的真偽,要每周咨詢走訪,親自監制,做到前無虛發。所以張錫純的專業知識和用藥劑量之重,非壹般人所能及。特別是他反復嘗試總結出以下思路:解山茱萸肉,用參芪利尿,用明礬化痰清熱,用赭石去腸瘀,用三七消瘡消腫,用水蛭消癰,用硫磺治虛寒,用蜈蚣、蠍子消毒,充分發展了古代理論,擴大了中醫療效。他對石膏、山茱萸、山藥的研究是史無前例的。

《從醫熱中參西》壹書有壹百多萬字,學者讀之不厭。關鍵是它的內容大多是生動詳細的實踐記錄和總結,很少是空洞的假設。其中,張錫純自擬方劑約200首,古方或偏方約200首。重要的醫學理論有100多種,涉及中西醫的大部分基礎和臨床內容。幾乎沒有壹個是不結合臨床治療來解釋的。重要方法附醫案數十篇,重要論點在幾十年的臨床實踐和著述中被反復討論、證實和深化。因此,張錫純被尊稱為“醫學實驗派大師”。

張錫純全書載案千余例,輕淺病略錄。對於重病、慢性病或出示病歷的,觀察記錄均詳細、適當,始末完整。當時國內有很多西醫的病歷和論文,文字資料豐富。本文認為,與中醫爭論的人,必須征實驗;中西交流的人,發人深省。他這本書的讀者可以不服氣,但壹定不要認為作者是在撒謊或者故弄玄虛來補篇幅。勤於實踐,親身體驗,細心觀察,隨時記錄,不斷改進,是張錫純的實驗方法。張喜春精通內科、外科學、婦科、兒科和五官。其中,有六項創造性成果。

充分發揮石膏治療發熱的功效。20世紀40年代以前,發燒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壹。當時西醫的療效並不理想。中醫雖有傷寒和溫病兩大學說,但壹般醫生很難熟練運用。傳統理論對石膏及相關方劑尚未有充分闡述,但張錫純發揮了石膏的作用,簡化了發熱的辨證論治原則,提高了可重復性。他認為石膏性微寒,性涼能散、透表、舒筋,善清中上焦。如果外感疾病有實熱,不如大膽使用仙丹。但醫生往往誤以為是寒涼而用之,就是把仙丹變毒藥。古代石膏以大青龍湯、白虎湯為代表。雖然這是針對重癥而設計的,但是有很多禁忌。如果進行適當的修改,可以用石膏治療發熱,熱盛者無不適。白虎湯可廣泛用於搶救危重病人。其原理是熱強脈實,即原方加石膏,以勝病為主;熱虛實應在原方中加人參,用山藥代替粳米或用人參代替知母。病情危重,患者不能服藥,可簡單煎石膏或用鮮梨片、石膏粉嚼服。

張錫純不厭其煩地闡述這壹理論,《膏藥解》後僅附38例醫案。大部分是危重病。根據西醫的診斷,疾病有痢疾、瘧疾、嚴重的頜下膿腫、肺炎、產褥熱、產後出血、風濕熱、猩紅熱等。,其中近壹半伴有昏迷、休克或全身衰竭。時隔近壹個世紀,今天單純用西方方法治療上述部分病例仍有困難。不過張錫純當年也是得心應手。他曾說:“我做了四十多年的傻子,要重用石膏治千例。壹個證用幾斤的有,壹個證用到十幾斤的也有。”65438-0954,石家莊組織中醫運用張錫純重用石膏的經驗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衛生部門曾將其作為重大科技成果向全國推廣。張錫純的這壹寶貴見解和經驗,在新中國成立後得到繼承和發展。

創生唐賢是張錫純診斷的發明。其理論縮寫為:“人就是人,從飛到飛。”。“大氣之人,本以元氣為本,以水谷為養料,以胸中之地為穴。”。這種氣控制著肺,是呼吸的基礎。大氣下陷最典型的癥狀就是患者覺得氣短不足以休息,好像是在呼吸而不是在呼吸,脈診不成立。其他證人五花八門。基於當今西醫的診斷,這種綜合征多為功能性的,沒有可靠的治療方法。升仙湯多數情況下有效。後人只有這樣做才能非常重復。

張錫純在醫療實踐中經常發生霍亂疫情,為防治霍亂做出了貢獻。那時,西醫更擅長預防疾病,而不是治療疾病。為此,他創造了霍亂急救復蘇丸和防治並重的衛生防疫丸。是中西醫結合的結果,經濟簡單,效果比中西醫好。從1919—1920,這兩個當事人在東北、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大面積受審。據可靠報道,數萬人被治愈。

中醫以腸結為主要適應癥的張錫純治療的患者,大部分屬於機械性或動力性腸梗阻。古人有承氣等方法,但有禁忌,療效不理想。張錫純創造的方法壹個是搗爛湯,壹個是用蔥白燙。前者結合了古方的長處,有所創新,後者是外治法,適用於動力性腸梗阻。根據病歷記載,是典型的梗阻,效果很好。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腸梗阻的原則仍出張錫純所用的方法。救急綜合征發明人張錫純,擅長救急綜合征。除了上面提到的,他還用山茱萸來拯救它。祛魅綜合征在西醫稱為休克,是壹種常見且至今難以治療的疾病。人參是中國古代醫學中的主要藥物,但沒有禁忌。山茱萸是張錫純的主要藥物。其理論認為,山茱萸味酸溫,能極大地收斂元氣,能收斂正氣而不能收斂邪氣。張錫純附上的病歷幾乎囊括了各種休克,尤其是出汗,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緊急情況下,將山茱萸60克(2兩)煎服,匆匆服用。如果病情稍有緩解或以下,加人參、山藥。生山藥,輕生也有效。還有小青幽湯降外感化痰平喘。小青龍湯是經典方劑。原來的適應癥主要不是痰和哮喘。後人發明它治痰平喘,但不如張錫純精。外感痰喘是西醫所說的喘息性支氣管炎或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常伴有嚴重的呼吸困難或心力衰竭。張錫純認為小青龍湯是治療這種重癥最有效的方法,屢試不爽。加減法,石膏主要靠熱重添加。為了鞏固療效,張錫純嘗試從龍血竭湯治病,至今仍值得研究。此外,張喜春還對大出血、先兆中風等各種急性綜合征的搶救進行了闡述。

張錫純救死扶傷的勇氣,說明他的學識和責任感非同壹般,也能看出他為什麽享有經久不衰的聲譽。

慢性疾病的主要解釋張錫純的《治虛損論》中有很多內容,其中最常見的藥物就是生山藥。張錫純對這種藥的研究僅次於石膏。其余最有價值的解釋是重用三七、雞內金、水蛭等。治療腹部腫塊堆積等慢性病。肺結核也屬於中醫的疲勞範疇。除繼承活血化瘀法外,張錫純用生山藥、黃芪、人參等補藥治療肺結核,滋陰止咳次之。張錫純忠誠高尚。他的書的序言說:“人生有偉大的意誌,然後有偉大的成就...學醫的人對自己的溫飽沒有多少意願,但對幫助活人有很大的意願”。這個誌向是建立在“不想當好醫生,就要當好醫生”的理念上的。盡管張錫純壹生從未直接參與政治,但他仍經常在詩歌中表現出自己的焦慮。1924年,他在他的書的第五卷中寫下了第壹雲:“我這壹生自命不凡,好醫生好相貌永遠是壹句空話。”粗獷而曠達,常常為國家的困難感到惋惜。憂世從灰到熱,活著的理由是參與靜。徐安琪奧力保留精華,將其轉化為甘露。“詩委婉地表達了未能治好國家的遺憾。

為了拯救世界和生命,張錫純對待醫生不考慮個人利益。任何發現都將在醫學領域發表。出書有送人的慣例,很難盈利。至於他的打坐呼吸的經驗(當時在學校特別流行),他更多的是向醫學界提倡,認為這不僅有利於養生,也有利於學術研究。他的朋友和病人不僅有軍政要員,也有城鄉貧民。都是平等相處,不看不起自己。他沒有財產,日常生意只夠維持生計。1913年,黃河泛濫,壹個災區孤兒滯留大明,快餓死了,張錫純把他帶到寓所,救了他壹命。因為我不知道他住在老家,就把他收為養子,取名張。成年後,他為了家庭做出壹番事業,在天津謀生。張錫純臨終前,終於得知河南滑縣人姓陸,於是改名叫,這壹義舉流傳下來。

張錫純的治學雖然充滿了創見,但言辭委婉,很少痛斥前人的錯誤。他對同路人很友好,不善於貶低別人,也不善於贊美別人。在中西醫爭論如火如荼的時候,還是基於其誌向,作者寫的是中西醫的聯系。醫學界互相爭論是不合適的,人們認為這是中庸之道。但張錫純痛斥誤殺人的庸醫是往井裏扔石頭的人,毫不留情。這雖然是義憤填膺,但也可以看出是忠誠誠懇,對病人極度負責。他以“至誠”為信條向世人學習,故書屋取名“至誠堂”。

張錫純不避辛苦,很節儉。他總是學習,與時俱進,他壹生從未停止學習。雖然到了晚年,每個做毒餌的人都要向制作人低頭;修改作品,回復回答問題拒絕假冒他人。他還呼籲醫生不要敲門。每次出現疑難重癥,他都需要思考,需要查書。壹旦有了固定的意見,他就訂了壹輛車去病人家裏治療。即使病入膏肓,我也會不遺余力,每壹次救命我都不會懈怠。人們稱之為壹代宗師,實至名歸。1860三月生於直隸(今河北省)鹽山縣。

1874開始學醫。

1879開始行醫。

1909年寫了前三期《醫學熱情與向西方學習》。

1912被德州警備司令黃華軒邀請為軍醫。

1918要聘請沈陽麗達醫院院長。

1924寫了第四期《在醫學熱情中向西方學習》

65438-0927開始在天津行醫。診所的名字叫中西匯通醫學會。

1928寫了《醫學熱情與向西方學習》第五期。

1931年,寫了第六期《西部醫療參與》。

1933成立中醫函授學院。

1933九月死於天津。

  • 上一篇:壹周營養早餐食譜。
  • 下一篇:最好的養老場所是哪裏?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