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黃石鋼鐵工業的歷史發展過程

黃石鋼鐵工業的歷史發展過程

黃瑞雲

19世紀,西方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向海外擴張,殖民主義的魔爪伸向世界各個角落。原本和我們壹樣處於封建統治下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崛起。而神州大地還在封建的黑夜裏沈睡。中國貧窮的農民仍然像壹千年前壹樣,揮舞著鞭子,跟在筋疲力盡的公牛後面,緩慢地犁著古老的土地。女人還在三寸金蓮崎嶇的鄉間小路上磕磕絆絆。年輕或年老的學者,留著長長的辮子和黃色的卷發,正在努力找出程式化的八股文,希望有壹天能夠幸運地成為第壹名。在清朝的宮廷裏,大臣們穿著臃腫的繡有鳥獸飾物的輔服,穿著像倒漏鬥壹樣的厚重上衣。每壹年,每壹月,每壹天,他們都拜倒在禁止但沈悶的大廳裏,祝願皇帝“長命百歲”。故宮就像壹座密不透風的城堡,裏面的人大多對外面的世界壹無所知。但是,歷史不可能停滯不前,它會迫使人們災難性地前進。西方列強終於用猛烈的炮擊打開了這個古老帝國的大門,早就自稱“天朝”的清朝頓時慌了。中國向何處去?這種生死攸關的事情,無情地攤在人們面前。掌握國家和民族命運的人會怎麽想?如何行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和各種浩如煙海的宣傳媒體,給人的印象總是晚清社會反正是壹片黑暗。統治集團中的所有人都被加了壹個“反動”的謚號來概括,而那些曾經把威赫搞得和曾國藩、李鴻章壹樣兇狠的人,則被冠以“劊子手”、“漢奸”之類的壹些。即使對某些特殊的人給予壹定的肯定,我們還是要揭露他們的“階級立場”,批判他們的“維護反動統治”,仿佛歷史在某壹天突然開始了,毫無疑問,前壹個時代就要灰飛煙滅了。直到“文革”結束,四人幫時代的思想禁錮才得到壹定程度的解放,人們才逐漸認識到,歷史總是壹步壹步前進的。即使在晚清這個封閉的社會,也有很多“孤獨的思想先驅”,有為國家和民族而努力的人,有為歷史發展的每壹步做出巨大貢獻的接君。改革開放30年,壹些符合歷史辯證法的科學著作逐漸出現在我們的出版物中。我的學長張世紹先先生即將出版的《張之洞與中國鋼鐵工業》是壹部精彩的著作,為研究晚清歷史和歷史人物提供了壹個深刻的範例。

張之洞生於道光十七年(1837)。同治二年(1863)26歲的秀才,奉慈禧太後之命親自探花。之後又是二十六年,被翰林院編修,離校從政。回京任國子監,後升任內閣學士,歷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二十六年的經歷充分顯示了他的經驗豐富的才能和遠見,他做了許多傑出的事情。特別是光緒十年(1884),他在兩廣總督任上取得了抗法戰爭的勝利,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40多年來,清朝在外敵入侵的情況下,每戰皆敗後的唯壹勝利,尤為輝煌。然而,讓張之洞成為晚清洋務運動巨擘、成就壹生最卓著的,是他在光緒十五年(1889)調任湖廣總督後,在這裏開發大冶鐵礦、開辦漢陽鐵廠,使之成為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搖籃。鮮少先生的這部巨著研究了張之洞的歷史。

為了說明張之洞是在什麽時代背景下經營他的鋼鐵生意,作者特意以“光緒十五年”為時間坐標,描述了該書“前期”前後的大清帝國狀況。光緒十五年(1889),距離鴉片戰爭已近50年,期間發生了中法戰爭、太平天國和撚軍國內鎮壓等壹系列重大變局,大清帝國已經處於動蕩之中。然而,帝國主義的炮火並沒有完全喚醒封建中心的夢想。壹方面,朝廷被西方列強的“強炮”所折服,發動洋務運動,建立了機器局、船政局等設施,引進了壹些西方的科學技術和社會人文知識;但另壹方面,許多統治官僚仍然頑固地堅持封建正統,重復著陳腐發黴的論調:“讀孔孟之書,學堯舜之道”,“鞏固法紀,明刑法政”,“建國之道,尊禮義而不權謀;根本的情況是,人們不熟練。”他們仍然認為清朝是“天朝”,西方列強是蠻夷,科技是最後的科技。當西方的火車在歐洲疾馳的時候,就連在中國修建鐵路也遭到了這些封建頑固派的強烈反對。他們就像關在籠子裏的鵪鶉,以為世界那麽大,完全不知道天空中盤旋著兇猛的鷂子。於是乎,洋務派領袖李鴻章感嘆:“士大夫囿於章句之學,而不知幾千年來的壹次大變革。他們目前太幸福了,忘記了為什麽前二三十年那麽偉大痛苦,為什麽後壹千年被關在裏面,關在外面!”而這就是張之洞出來開始鋼鐵生涯的環境。

光緒十五年秋,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時,奉命修建蘆漢鐵路,準備建鋼鐵廠。他腦子裏出現的大概只有兩件事:第壹,中國壹定要有鐵路,建鐵路壹定要自冶;第二,他聽說大冶地區有鐵礦。何況他站在大江岸邊,環顧四周,還是壹片茫然!在他面前,沒有壹點科技知識的助手,沒有技術專家,沒有設備,沒有機器,每壹步都會遇到。修鐵路,煉鋼鐵,怎麽勘探,怎麽開采,怎麽開采,怎麽冶煉,壹切都靠外人;每壹臺機器,機器的每壹個部件,都必須從千裏之外的外國進口。這樣的困難其實並不重要。更嚴重的是資金不夠,同事之間不配合。而且當時大眾還處於蒙昧狀態,最輕微的行動都處處受阻。也許這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朝廷還是封建堡壘,沒有像日本明治王朝那樣的變法強國之策。沒有壹個發展科學技術,開始壹些現代化的總方針,大部分是各自為政,相互牽制的。可想而知,張之洞很難在這種氛圍下開始自己的事業。

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鋼鐵工業的出現和發展標誌著工業化的重大飛躍。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可以說明這壹點。我們是否可以把張之洞創辦鋼鐵工業理解為他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的工業革命的壹次嘗試?英國的工業革命經歷了從手工作坊到使用機器的大工廠的百年發展。科技已經相當發達了,政治體制也相應進步了,全國都有同樣的認識。資本主義的天空已經完全明朗,他們的成功自然符合歷史發展的邏輯。但張之洞的事業是在封建主義的暗夜中進行的,生產關系嚴重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他的尷尬在所難免。

但張之洞卻迎難而上,不顧保守派執政大臣的掣肘,同僚的摩擦,無恥浪人的惡意攻擊,甚至地方封建土豪、暴君的刁難。用鮮少的話說,他“獨自扛著沈重的鋼鐵十字架”,以移山、修鐵路、找煤礦、開發鐵礦、建鐵廠的精神,奔走於大冶漢陽之間。有誌者事竟成。他終於建成了“領先亞洲、震驚世界”的鐵山運輸路、黃河以南第壹條鐵路、漢陽鐵廠,讓“中國近代冶金工業的熊熊烈火照亮了武漢三鎮的夜空”,仿佛點燃了中國工業現代化的微弱希望!張之洞成功了!

然而這是晚清社會,漫漫長夜遠未結束。畢竟漢陽的火開不了夜。當鐵廠剛剛投產,紅色的鐵水剛剛激動地噴發出來的時候,歷史的腳步艱難地進入了光緒二十年,也就是1894,為此,中華大地為之顫抖!這壹年,慶祝清朝老佛爺60大壽的煙花在故宮上空燦爛地升起,而侵華日軍的炮火卻正在中國沿海地區掃射。老佛爺自然想長生不老,成立三十年的北洋水師註定全軍覆沒!兩者之間有這樣的巧合,可能不是偶然。看看老佛爺壹個慶典的開銷就知道了,剛好相當於30年海軍建設的全部經費。這是大清帝國的總計劃,大清帝國的海軍是打不垮的!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漢陽鐵廠屢次發生事故,王三石大冶的煤礦被淹,漢陽炮廠毀於大火。鐵廠無法供應焦炭,煉鐵不得不停止,但需要養活的幾百萬資金卻無法籌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只賠償日本兩萬兩銀子之多,是整個漢陽鐵廠建設資金的四十倍。現在張燦向誰要錢?張之洞遭遇了失敗!

鮮少寫這壹章時,把國家崩潰的悲慘局面和鐵廠的困境交織在壹起,形成強烈的對比。在這壹章的最後,鮮少以他壹貫的看似平靜的筆調寫道:“把漢陽鐵廠放在甲午戰爭的背景下看”,人們會發現,“它的打鐵的樂趣,它的成就,它的現實處境,它的未來問題,都已經被戰爭的炮火所淹沒。日軍殘暴陰險的震撼,前線清軍雪崩的驚愕,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悲憤,占據了全國的視線。這個時候,張之洞不停地喊鐵廠的財政困難多麽不合時宜,處境多麽無奈;在這個關鍵時刻,壹個國家是多麽迫切的需要鋼鐵工業對軍火生產的支持。仿佛能看到光緒檢閱張之洞奏章時緊鎖的眉頭,看到他舉起石頭又放下時滿臉的失望。”壹百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們讀到鮮少的這段話,仍然感到遺憾。

鮮少用優雅清新的筆觸寫下了這段復雜的歷史。他可以說開創了壹種新的文體,集考證、敘述、評論於壹爐。本文對張之洞修築鐵山交通道路、開發大冶鐵礦、創辦漢陽鐵廠的艱辛曲折過程進行了深入的考證、清晰的描述、分析和評述。引用文獻100多種。從這些紛繁、瑣碎、復雜、或虛或實、或真或假的材料中,我們可以理出壹個頭緒來。作者卷入了100多年前關於洋務運動的無休止的爭論,給了他們壹個是非判斷。作者還參與到評價洋務運動壹百多年的困惑中,糾正各種錯誤的說法。把壹部可能把讀者卷入雲裏霧裏的深刻考證著作寫成壹部新鮮、可讀、有趣、幾乎通俗的書,充分顯示了作者的功力。

這並不是壹部完整的晚清洋務運動史,但透過張之洞對鋼鐵工業的開辟,我們可以充分了解洋務運動的實質、過程和成敗。雖然不只是壹個“點”,但可以壹窺“全豹”。作者在總結洋務運動時說:所謂“洋務派”,“這些人只是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地認同引進西方物質文明的傾向,既沒有統壹的行動計劃,也沒有統壹的組織聯系。其中,以地方勢力為核心形成的大大小小的不同政治集團和派別,都有自己的政治目的、利益、理念和計劃,各行其是;或者嚴格壁壘,外部阻力;或者明爭暗鬥,相互牽制;在極其有限的資源中,在各種反作用力、分力和摩擦力的沖擊、撕裂、擠壓和摩擦下,被無謂地消耗和浪費;名義上他們都是按照朝廷的意誌行事,但實際上朝廷無法統籌整合,也難以調度協調。所謂洋務運動就是在這種基本無序的宏觀狀態下壹瘸壹拐地前進的。漢陽鐵廠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誕生的,它陷入困境絕非偶然。”這段話生動地描述了洋務運動的性質、特點和命運。

這不是壹部完整的張之洞傳記,但卻是張之洞壹生中最傑出、最艱難的經歷,張之洞的成就在哪裏,他的名聲就在哪裏。作者沒有直截了當地寫,也沒有壹壹作答,而是隨著客觀史實的發展,巧妙地錯開了敘述。縱觀鮮少的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對原始檔案進行發掘和整理,並盡力將後來的材料和評論與原始材料進行鑒別,並刻意糾正了許多關於張之洞的神話和誤解,這可以說是本書的重要特色之壹。作者不厭其煩地引用許多電報、信件和各種復雜的記錄,往往是為了分析或澄清某個問題。比如葉景奎謊報張之洞的“大話”:“鑒於中國之大,為何不先找到煤和鐵再買爐?而是按照英國的用戶買壹份!”結果買錯了煉鋼爐,生產的鋼軌含磷太多,虧損嚴重。在上個世紀,評論張之洞的作品時,所有的錯誤都被認為是張之洞的重大錯誤。鮮少對這起公案從源頭到流入地進行了周密細致的調查,洗刷了張之洞百年來背負的冤屈。張鮮少無疑是張之洞百年後的異代知己;今年恰好是張之洞逝世壹百周年。會不會有某種緣分?

這不是壹部詳細的黃石地方誌,卻是黃石最重要的歷史。正是張之洞對大冶鐵礦的開發和漢陽鐵廠的建立,奠定了黃石作為重工業城市的初步基礎,使這座長江南岸的壯麗湖光山色成為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發祥地。19、20世紀的鐵山礦址,可與商周時期開發的銅綠山古礦相提並論,堪比三千年後黃石大冶的輝煌。鮮少的傑作無疑是了解黃石歷史的最重要的作品。張之洞將永遠與黃石的歷史聯系在壹起,張相公的英雄氣概將永遠縈繞在這座輝煌的城市;正因如此,我希望有壹天,壹座張之洞的雕塑矗立在城市的中心,作為這座礦冶名城的象征。

  • 上一篇:秦皇島有什麽特產?
  • 下一篇:商業直飲水機有什麽優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