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小腸健康計劃

小腸健康計劃

搓腹養生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俗話說“不斷搓腹不會使百病。”唐代名醫孫思邈在《枕上》中記載“飯後要百步,常以手揉腹”。晉代醫家葛洪在《抱樸子》中也提倡“欲得道,胃要清”的養生理論。從古至今,很多醫生都提倡搓腹養生。同時,現代臨床實踐也表明,以按摩腹部為主的臟腑按摩療法對許多疑難雜癥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如肺心病、高血壓、慢性肝炎等。因此,對揉肚子有壹個科學的認識,正確掌握揉肚子的方法,對延年益壽尤為重要。

腹部按摩作為中醫的壹種獨特療法,通過揉、按、推、拿作用於人體腹部,從而達到診療和保健的目的。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是“五臟之宮,陰陽氣血之源”,就像人體臟腑的“容器”,包括脾、胃、肝、膽、腎、膀胱、小腸、大腸。此外,還有七條重要的經脈經過腹部,包括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和任脈,以及人體唯壹的橫經,即帶脈。正是因為腹部是重要器官生活的地方,同時又有許多經絡貫穿其中,使得腹部成為氣血升降的樞紐,所以慢性病可以通過揉腹作為輔助治療手段來治療。

此外,中醫還認為“背為陽,腹為陰”,所以腹部易受寒邪侵襲。如果腹部經絡不通或風寒感冒,就會影響臟腑功能。這時候也可以通過揉腹部來改善。

升清降濁,消除便秘。

揉腹部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消除便秘。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升清降濁才能氣機正常。早上醒來時,可以在床上用手指、手掌、拳頭,從心臟到小腹,或者繞肚臍順時針推肚子。有人推的時候,妳會打嗝放屁,說明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效果最好。有的人肚子裏會有汩汩聲,推的時候還有些疼。這就是“濁氣裹水”。由於濁水多日沈積於腹部,這種濕濁若不及早排出,會引起頭痛、眩暈循經,進而引發皮炎濕疹,肝火則生痰,脾虛則瀉,遺患無窮。必須盡快將其移除。通過找到堵點或痛點,用點揉法,或以其為中心按壓足跟,慢慢推開,需要適度註意,不能太多,以免傷及內臟。

現代醫學也證明,揉腹可以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道內壁肌肉的張力和淋巴系統的功能,促進胃腸器官的主動分泌功能,從而提高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達到預防和消除便秘的目的。

當然,值得註意的是,按摩方向不同,效果也不同。中醫認為實證要順時針按摩,虛證要逆時針按摩。比如舌苔黃厚,伴有口臭、便秘等癥狀時,就是經驗性的,要順時針按摩。西醫解剖學認為,便秘要順時針按摩,因為大腸的起點位於我們身體的右下腹,終點位於左下腹。要想把大腸裏的糞便往外推,就得順時針推,從開始往出口推,但上下左右擦都不會有效果。此外,如果嚴重且長期頑固性便秘,就要改善飲食,加強運動,甚至輔以適當的通便藥物,進行系統幹預。

脾臟健康,有助於減肥。

同時,堅持按摩腹部也有助於減肥。中醫經絡理論認為,腹部是眾多陰經的聚集地,陰屬寒,寒則凝。寒氣凝結堆積脂肪等有形物質,脂肪堆積在腹部,幹擾經絡氣血運行。另外,腹部屬於脾,很多人的肥胖都是脾失健運,寒濕積聚,氣血凝滯所致。通過按摩腹部,可以疏通經絡,調理臟腑氣血,分解多余脂肪。

西醫理論認為,經常揉腹可以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腹壁毛細血管的通暢,消耗腹部脂肪。壹般可以以肚臍為中心按摩,或者從上往下推。按摩過程中,力度適中,註意腹部有無異常。按經絡按摩為宜。如果對經絡不熟悉,可以按照經絡的方向操作,或者雙手疊放,用手掌按摩。

舒緩情緒,有利於睡眠。

揉腹部也有利於保持精神愉悅,促進睡眠。“胃不和則不安”,胃病患者常伴有睡眠質量差、入睡困難等睡眠障礙。如果深受失眠困擾,可以每晚睡前搓搓手放在腹部,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輕輕搓揉腹部,以微熱為最佳力度。揉胃可以平肝降火,疏肝解郁,使人靜下心來,血液循環。每天睡前按摩腹部,可以緩解和放松精神,從而更好地進入睡眠狀態。此外,經常揉腹部可以有效防止胃酸分泌,預防胃潰瘍、慢性肝炎等疾病的發生。可以每天早、中、晚飯後揉腹部1次,每次5分鐘,對治療潰瘍等疾病起到輔助作用。

雖然按摩腹部有很多好處,但是還是有壹些需要註意的地方。

首先強調揉腹時動作要輕柔緩慢,保持呼吸順暢,避免憋氣。同時揉前要排空膀胱,不宜在暴飲暴食或饑餓、極度疲勞、精神緊張等狀態下進行。,而且身心要保持穩定。

其次,註意孕期禁止揉腹。如果是女性月經期,壹般可以輕揉,但要特別註意不要著涼。

三、腹部惡性腫瘤或胃腸穿孔、內臟出血、腹膜炎等急腹癥患者,絕對禁止揉肚子。蹭的時候,腹部發熱、饑餓,或者伴有腸鳴、排氣等現象,都是正常反應,不用太擔心,還是可以繼續的。

《黃帝內經》載:“按摩腹部以保健康”,孫思邈也說:“腹部要勤揉,以除百病”。堅持是揉腹保健的關鍵。堅持科學揉腹,可調理上下,調理陰陽,去舊推新,充實臟腑,驅外邪,除內病,強身益壽。按摩腹部的操作方法簡單易行,是自我保健的最佳方法之壹。

  • 上一篇:千年節氣妳還喝茶嗎?秋季分水嶺怎麽喝茶?聽老茶客說。
  • 下一篇:壹首關於知足的著名詩篇。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