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中醫養生陰陽失衡容易生病。

中醫養生陰陽失衡容易生病。

中醫認為,只有陰陽保持相對平衡,正常的生理活動才能進行。如果它們被壹些致病因素破壞,那麽無論體內陰陽的哪壹面盛衰,都可能發生疾病。所以有“壹陰壹陽為道,過為病”之說。比如根據“陰陽消長”原理,陰虛多的疾病往往導致陽氣衰竭,出現畏寒、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淡、脈弱等癥狀。陰虛常導致陽亢,出現易怒、失眠、口幹、舌紅、脈數等陽亢癥狀。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當陰陽任何壹方有明顯的虛時,往往會導致另壹方的虛,即“陽損陰”、“陰損陽”。在某些慢性病的晚期,往往會出現陰陽兩虛的證候。

疾病的診斷也可以根據陰陽的觀點。在辨證的過程中,首先要分清“陰陽”,這是中醫辨證的根本。這就是《黃帝內經》“善診病者,望色脈象,先不言陰陽”的道理。

比如面部顏色比正常人亮,面部顏色比正常人尷尬。說話聲音大的屬於陽,說話聲音小的屬於陰。速度快、位置淺、力度大的屬陽,速度慢、位置深、力度小的屬陰,以此類推。通過區分這些癥狀的陰陽屬性,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疾病的部位、性質、程度和變化趨勢,從而進壹步區分整個疾病的陰陽屬性。

在了解了疾病的陰陽本質之後,那麽治療的重點就應該是調整陰陽,從而最終恢復陰陽的平衡與協調。如果是寒癥(陰),用能發熱的藥(陽)來平衡;如果是發熱(陽),用感冒藥(陰)化解;如果陰陽某壹方面過剩,就用有驅逐作用的藥物把過剩的“瀉”出來;如果陰陽某壹方面不足,就要補補藥...這些就是中醫的治療原則,分別是“熱者為寒”、“寒者為熱”、“實者為瀉”、“虛者為補”。這些原理也是根據陰陽關系來確定的。

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有陽虛癥狀,其中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過度勞累,包括體力消耗和腦力消耗。這些人的生活壓力比較大。為了實現各種人生目標,他們都在不自覺地透支自己的身體。當出現赤字時,他們的身體會開始怕冷、寒冷和疲勞...對於陽虛的人,我建議可以吃壹些熱的食物,比如羊肉、烏雞等,少吃寒涼的食物,尤其是西瓜、冰淇淋等反季節的食物。補陽最常用的食材是肉桂。肉桂味甘性溫,家裏可以用5?肉桂10克,粳米100克煮粥,對改善陽虛癥狀非常有效。老年人飲酒前可將肉桂、枸杞用白酒浸泡半個月,每次20毫升左右,也可改善陽虛癥狀。另外,要經常鍛煉,保持心情舒暢。在此,我要提醒那些陰虛陽亢、陽火重、痰中帶痰、肺熱重、外感發熱的患者不要服用肉桂,陽熱體質、濕熱體質、痰濕體質的患者也不要吃肉桂,以免加重不適。

與陽虛相比,陰虛患者大多經常口渴,總是喝水或感覺口幹,睡覺時容易出汗,稱為“陰虛盜汗”。我在這裏推薦壹種滋陰的藥,石斛。石斛味甘、涼、潤,有很好的滋陰作用。口幹的人可以用石斛10g和綠茶4g泡茶,效果很好。另外,百合也是滋陰的良藥。小孩可以吃冰糖和百合煮的粥,肺結核的大人可以用鮮百合和蓮子煮粥,養心安神的效果更好。

如果夏天大量出汗,中醫認為是氣陰兩虛所致,出汗過多會加重氣陰的消耗。我推薦壹個名為“生脈飲”的名方,只有黨參、麥冬、五味子三味藥組成。這三種草藥都很便宜,很容易買到,在普通的中藥店都可以買到。如果妳不想自己煮,藥店有現成的中成藥賣,而且價格合理,效果很好。

陰陽失調也是很多高發和常見病的原因。僅舉幾個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都與人體器官的陰陽失衡密切相關。《黃帝內經》有壹句話叫“陰平陽為秘”,其中“平”的意思是平衡,“秘”的意思是堅固。如果陰平衡,陽致密,那麽身體就會健康,精神就會充足;陰陽失衡,疾病隨之而來。如果陰陽稍有失衡,人就會出現亞健康癥狀;如果陰陽適度失衡,人就會患壹般疾病;如果陰陽嚴重失衡,人就可能得重病。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維持體內陰陽平衡的重要性了吧。那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註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要註意寒熱平衡。為什麽?因為寒傷陽,熱傷陰,如果不能很好地維持寒熱平衡,必然會影響陰陽平衡。前面說過,中醫治療的壹個原則是,寒者熱,熱者寒,意思是寒熱平衡。夏天比較熱,適合喝清涼的綠豆湯解暑。冬天冷,壹碗熱騰騰的湯面會讓人心情舒暢。保持飲食中的寒熱平衡,是讓寒熱在體內相適應的絕妙方法。

其次,要保持氣血平衡。因為氣屬陽,血屬陰,所以維持體內陰陽平衡自然非常重要。因為每個人氣血失調的程度和特點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輕者可用食療、涼茶、按摩,重者可用艾灸、針灸、中藥。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冷靜,平穩。

第三,要註意幹濕平衡。我們體內有70%的水。如果我們體內缺水,就會出現津液不足,表現為口幹、便秘、皮膚幹燥等癥狀。另外,人體內的水分不宜過多,水分過多會引起“水中毒”等疾病。

通過寒熱、氣血、燥濕的平衡,人體內保持相對穩定的陰和楊燦平衡。當陰陽平衡時,我們的身體就會健康。

  • 上一篇:人生感悟經典,說說長長的心情短語,決定了的事不要後悔。
  • 下一篇:健康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