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捷館是明洪武年間白旗回民始祖郭中原捐贈的。原來是涼亭,是用來等過河客人的。歷時300余年,期間風雨侵蝕,地震搖晃,導致後面6根石柱被毀,亭蓋倒塌。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倉促修繕,橋尾有重修亭塔碑。現在豎立在東側後面,亭蓋在後面用磚石支撐,就是今天的形狀。光緒二十年(1894)再次重修,西側後碑有記載。石亭,坐北朝南,是壹座四角純花崗巖結構的古亭。它的正面長7米,正面寬6.7米,整體高度5米,占地面積近50平方米。傘狀亭蓋向四個方向傾斜,各邊由十幾塊長短不壹的石板拼成壹個等腰三角形平面。四個凸起的亭脊和葫蘆形的亭頂都是粗雕的花崗石,整個亭蓋由20根石梁和16方形石柱支撐。有***12四角石柱,其地基形成壹個大“口”;中央石柱4根,其地基也形成壹個小“口”;大“口”配小“口”,正好變成了壹個“回”字。這種結構的亭子非常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