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音療法認為,五音與五臟相關,五臟與五行相關,三者是壹體的,通過聞五音來調整五臟。五臟藏神於心,藏神於肺,藏魂於肝,藏誌於脾,藏誌於腎。五音對應五臟,五音八音和諧振動,結合五臟氣血是音樂治病的重要原則。這五種音調如下:
1,角音,春音,以角音(3-Mi)為主調,屬木,為主源,與肝相連,能促進體內氣的升發、傳播和擴散。
2、征調,為夏季調,以征調(5-So)為主調,屬火,通心,可促進全身氣炎。
3.宮調為長夏調,以宮陰(1-Do)為主調,屬土,通脾,能促進全身氣機的穩定,調節脾胃氣機的升降。
4.上聲為秋聲,以上聲(2-Re)為主調,屬金,主收,通肺,能促進全身之氣的內收,調節肺氣的宣降。
5、羽調,冬調,以羽調(6-La)為主調,屬水,主藏,通腎,能促進全身之氣下潛。
擴展數據:
中醫認為自然界有陰陽,人體有陰陽,音樂有陰陽。如果高音是陽,低音是陰;大調陽,小調陰;強則陽,弱則陰;剛為陽,柔為陰;金皮之聲為陽,絲竹之聲為陰。
古人將古琴、古箏、竹笛、竹笛等樂器對應五種音調,即“琴羽、箏尚、焦姣、迪鞏崢”,五種調式分別代表五行,對應五臟;每個調式又分為陽韻和陰韻兩部分。陽韻用於補臟腑之虛,陰韻用於瀉臟腑之實,以調節人體陰陽虛實。據文獻記載,宋代著名藝術家歐陽修通過學琴治愈了抑郁癥和手指運動功能障礙。
百度百科-五音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