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樹,梓屬植物,高15米。冠傘狀,主幹直,葉對生,有時輪生,寬卵形,長寬近相等,頂端漸細,基部心形,全緣或淺波狀,上下葉粗糙,稍具柔毛,葉柄長。圓錐花序頂生;萼芽球形,花冠鐘形,淡黃色,花絲著生於花冠筒上,花藥分叉;花柱絲狀,蒴果線形,下垂,種子橢圓形,兩端有長毛。
分布於長江流域和我國北方;在日本也有分布。主要種植在村莊附近和公路兩旁,野生的人已經看不見了。楸樹喜光,幼苗耐陰。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有壹定的耐寒能力,冬季能承受-20℃的低溫。深根,像深、濕潤、肥沃、疏松的中性土壤、微酸性土壤、微鹽堿土壤也能生長。[1]
梓樹生長迅速,春天滿樹白花,秋冬掛豆;白色木材稍軟,可用作家具。琴底作,嫩葉可食用;葉或樹皮可用作殺蟲劑來殺死水稻螟蟲和稻飛虱;果實(梓果)可用作利尿劑,治療腎病、腎氣性膀胱炎、肝硬化和腹水。根皮(楸樹白皮)亦可入藥消腫解毒,可煎服洗凈外用治療疥瘡。《本草綱目》說:梓白,味苦寒,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