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編年史:仲夏之旅》壹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即皇帝...打石頭,打石頭,唱九韶,所有的動物跳舞。”早在三國時期,就有神醫華佗發明的五禽戲,即模仿動物的神態和動作,以達到養生的目的。在早期社會,動物擁有人類所沒有的力量,所以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崇拜壹些動物。這也是為什麽有些部落的圖騰是動物的原因。人們故意模仿動物,這意味著他們獲得了動物的力量。所以慶陽王的“豹子帽”意味著他擁有豹子的力量,代表著他的勇敢和毅力。
還有青陽部落“幼子保住飯碗”的祖訓,意思是無論阿蘇(劉浩然飾演)最後是否有此生接手青陽部,他都是青陽超合體怪獸古蘭德王的幼子,也意味著他的地位高於兄弟們。慶陽系的這句祖訓,其實是有歷史依據的,不是廢話。
中國古代中原地區,諸侯權力地位的繼承壹直有“在位長大”的說法,也就是俗稱的長子繼承制。但在很多少數民族,繼承制度與中原正好相反,實行幼子繼承制。比如元朝以前,勇敢的蒙古人大多沿襲這種傳承形式。“自立自強”的觀念逐漸取代了“小兒子保住飯碗”的觀念,這也是從成吉思汗開始慢慢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