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有“五畜有益”的說法,即在中醫五行學說的框架內,五畜與五味、五臟有相應的聯系,五畜也有其入補的臟物,指導著中醫的飲食營養原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供應的多樣化,谷物的攝入量在減少,動物肉類食物明顯增加。所以,在關註“五谷為營養”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五畜為益”的道理。
《黃帝內經》對體質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從身材胖瘦、膽識氣質、陰陽大小、五行屬性等多方面研究不同的體質。認為在辨識體質的基礎上制定診療方法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只有掌握體質特征才能提高保健的準確性。
解讀五種動物
《蘇文·武威》:“五畜:甜牛、酸狗、鹹豬、苦羊、辣雞。”以五味為中介,將五畜分為五行,得出五畜肉的五行,即牛肉屬土,狗肉屬木,豬肉屬水,羊肉屬火,雞肉屬金,為中醫臨床應用五畜肉等血肉之品補精益氣奠定了理論基礎。
五禽肉的四大特點是根據陰陽五行的屬性和五味的功效來分類的。可以知道牛肉是溫熱的,雞肉微溫,狗肉是溫熱的,羊肉是熱的,豬肉是微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