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在陳撰寫的《太極拳精要二》中,有壹段對其父的描述:“先是害怕恢復,開始向學習,後來成功後又向(1809-1871)學習。”
陳子明的父親陳福源,先從陳耕耘那裏學了“老架子”,後從陳中堂那裏學了“新架子”(小架子)。“新機架”是由“舊機架”改造而來的。
陳復元學的是陳耕耘《陳太記傳》“老架”,指的是“兩儀”中的“老架十三勢”(不是現在的“老架壹路七十四勢”)。
陳《儀表群陳堂》中《太極傳(即十三折)》的拳譜,其中“植壹拳(原註:老拳此處有地錦)”,對應的“蓋頭十三招”為“地錦”。
可見“新架”是由“舊拳”改編而來。
1972後陳家溝“新架”指的是陳發科陳昭奎傳下來的拳架。
陳昭丕死於1972,之後陳昭魁回到陳家溝教拳。陳家溝人把陳昭丕教的叫“老架子”,陳昭奎教的叫“新架子”。
陳昭奎教的拳是陳發科晚年在老拳架上加了幾招。有人認為是陳發科獨創,有人認為也是陳長興傳世。所以陳家溝就有了“老架新架”之爭,有了“新架就是老架”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