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長發育遲緩,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精神疲乏,形體消瘦,全身無力,面色蒼白。
2.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胃腸蠕動減弱、排便受阻、便溏、便秘、便血。
3.睡覺時流口水,入睡困難,出汗,多夢,舌苔白厚,有齒痕。
其次,如何調整?
日常生活中有三種方法可以使用。
壹:運動健脾,脾主四肢,四肢的活動可以健脾,也可以使體內的氣血通暢,濕以微汗排出。所以,孩子每天適量運動是健脾的關鍵,避免久坐看電視玩手機傷脾。
二:按摩脾臟,經常為孩子順時針按摩腹部,可以幫助腸胃通暢。壹般順時針之後,逆時針按摩脾臟。
三:食物健脾,適度多吃蔬菜。大部分蔬菜都有疏通腸道的作用,避免孩子吃多了導致的停滯,也有助於身體排出垃圾。比如秋天孩子可以吃白蘿蔔、白菜、甘藍。白菜被很多人忽略了。事實上,它是壹種珍貴的蔬菜。性平,能養胃,有清濕熱、散結止痛、補腎補虛的功效。孩子的脾胃還是很嬌嫩的,但始終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只要他們註意健脾,使脾胃不被障礙所困,脾胃自然會變得強壯,常見的健脾成分都能滋養孩子的脾胃。
如果以上三種方法都沒有明顯改善,可以適當用中藥調理脾胃。對於長期反復積食、面色發黃、消化不良、身材矮小消瘦的小兒,中醫調理脾胃的原則是“消積+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