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黃花”指的是菊花。比如王安石寫了壹首關於菊花的詩:“昨夜西風過庭院林,吹黃花遍地金。”李清照《聲慢》詞:“黃花滿地堆,磨盡。現在誰能摘呢?”還有她的《醉花影》:“莫道不忘我,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所以“黃花”指的是菊花。古代有重陽節賞菊的習俗。蘇軾有賞菊名篇,南鄉子重酒韓暉樓贈徐俊友,其中“壹切終是夢,休矣。明日黃蝶亦憂。”的句子。
其中“明日”是指重陽節的第二天,“黃蝶也愁明日”,是指重陽節當天錯過了賞菊的最佳時機,節後再來,花已雕零,蜂蝶無趣,比喻時代如何變遷。
發展
“黃瓜菜涼”由“明日黃蝶也愁”演變而來。只是因為蘇的詩太高雅了,老百姓咽了棗,覺得難以消化,就傳了下去,先是把“黃花”變成了“黃花菜”,後來又變成了“黃瓜”。
之所以產生這種誤解,是因為“蝴蝶”二字也有壹定的連帶責任。不是和菜諧音嗎?於是東坡的《黃花》最後變成了“黃瓜菜”,被裝進了“菜”裏。來晚了就不“冷”了!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黃瓜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