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時:(23點-次日1點)對應膽經。
2.醜時:(1-3分)對應肝臟。
3、印石:(3-5分)對應肺。
4.石矛:(5-7點)對應大腸經。
5、陳石:(7-9點)對應胃經。
6.四喜:(9點-11點)對應脾經。
7.中午:(11-13)對應心經。
8.衛氏:(13-15)對應小腸經。
9.腎實(15-17)對應膀胱經。
10,尤氏:(17-19)對應腎經。
11,奇石:(19-21)對應心包經。
12,石海:(21-23點)對應三焦經絡。
十二點,每兩個小時是壹個小時,這就是所謂的子醜寅卯辰巳的中午申請。五臟中,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指的是膽、小腸、胃、大腸、膀胱和三焦。
五行對應五臟
人體器官和組織的生理功能之間的內在聯系。比如腎(水)之精養肝,肝(木)藏血養心,心(火)之熱溫脾,脾(土)化為水谷之精充肺,肺(金)下助腎。這就是五臟之間的關系。肺(金)氣下降,可抑制肝陽上亢。
肝(木)之順,可解除脾土之郁;脾(土)的運化,可以阻止腎水的泛濫;潤腎(水)可以防止心火過旺;陽-心熱(火)能過分制約肺-氣-金-清-素,這是五臟之間的關系。
人體與外界環境的關系,飲食的四季五味等。總之,五行學說在生理學上的應用,在於解釋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的統壹性。
五行的屬性與人體五臟相關,即木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清肺助腎水降)和水生木。相應的,肝木助心,心熱養脾,脾土養肺,肺金助腎水,腎水養肝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