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面對健康類節目的亂象,相關部門壹直在整治。
3.我們應該贊揚這種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監管措施。但值得註意的是,在壹系列整改措施下,很多以推銷藥品和產品為目的的健康類節目仍然“頑強”地存在於很多衛視頻道和地面頻道。甚至壹些健康類節目在禁令下卷土重來,繁榮程度似乎並未受到打擊。從《健康365》到《楓葉紅了》,從《杏林好健康》到《晨花夕拾》,雖然節目名稱不同,但忽悠人的本質是壹樣的。
4.不可否認,有壹些優秀的健康節目是以觀眾的健康權益為導向的,健康養生產業也是當今的朝陽產業之壹。然而,這個行業的美好未來正在被亂象拖垮,層出不窮的傷害消費者的案例在電視屏幕上損害了醫療保健行業的公信力。
5.為什麽這些披著健康計劃外衣的項目能像蕭薔壹樣頑強生存?壹方面,壹些地方監管落實不到位、不及時、不主動,配套法規措施跟進緩慢;另壹方面,壹些播出機構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不顧觀眾的權益和惡劣的社會影響,給蒙古族養生節目留下了足夠的生存空間,肆意傳播,壹天賺壹天,背後有著復雜的利益鏈條。
6、發現問題應立即解決。對於壹些長期誤導觀眾的健康節目,有關部門應該采取嚴厲的態度,不要讓這些節目繼續誤導民眾。主管部門要拿出堅定的態度和足夠的力度,該取締就取締。播出機構也要把觀眾的利益放在第壹位,讓健康亂象盡快遠離觀眾的視野,徹底堵死其復出之門,還觀眾壹個健康清新的電視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