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要早點
吃飯早,就是把飯安排在合適的時間。通常早上七九點胃經正,這個時候吃早餐最合適。中醫有句話叫“胃不和則不安”。所以晚飯需要盡快吃完,這樣胃才不會增加負擔。
2.需要更少
民間有句諺語說:“吃飽飯,就沒病,少煩惱。”意思是每頓不能吃太多,要留兩分給胃。國外壹項研究證實,人體如果總是餓兩分鐘,會使壽命增加20%到30%。
3.需要溫暖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胃惡寒喜燥。要避免冰冷冰冷的食物帶來的刺激,所以要吃溫熱的食物。但也要註意,吃溫熱的食物不等於吃熱的食物。吃太燙的食物會損傷食道,可能誘發食道癌。
4.需要柔軟
人的牙齒老了會不好,脾胃的消化功能可能會減弱,所以飲食最好是軟的好吃的,不要吃硬的東西。所謂硬食,不僅僅是硬果類食物,還有肥甘厚膩、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5.需要變弱
老年人不適合吃太油膩的食物。所謂淡,就是少鹽,少油,少加工。因為中國人的油量和鹽量超標,普遍存在高血脂和高血壓的情況,所以中國老年人需要清淡飲食。
慢慢咀嚼
老年人消化能力弱,吃飯時需要細嚼慢咽,這樣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能促進消化,保護腸胃。值得壹提的是,老年人最好把吃飯當成壹件比較愉快的事情,不要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