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把大暑分為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分別代表大暑期間會出現的氣候現象。即。壹棵腐爛的草是壹只螢火蟲;二、靜待土壤滋潤消暑;下大雨的時候就行了。?
在這個時期,腐爛的草是螢火蟲。據有關記載說:?螢火蟲是由爛草爛竹根改造而成的。?也被稱為鬼火。其實這句話講的是夏天螢火蟲在草根上產卵。正是因為螢火蟲大多在夏季活動,在靠近水面的草根上產卵,螢火蟲的幼蟲在地下化蛹,到第二年春天變成螢火蟲幼蟲。所以古人誤以為螢火蟲是腐草本身變的,在他們眼裏只是錯覺,其實也是酷暑時的壹種表現。
在這兩個時期,土壤又濕又熱。根據相關記錄,?土壤濕熱?也就是土壤滲透,空氣濕熱?雨量多,土壤和空氣濕度大,氣溫高,正是農作物瘋狂生長的時刻。也就是說,大夏時期是農忙最忙的時期。這期間雨水充沛,農作物生長迅速,是盛夏的表現。
第三階段在酷暑,下大雨的時候。根據相關記載中的記載:?土壤又濕又熱。再過五天,下大雨的時候?,再說壹遍:?時不時下雨,國家無恩?。這句話指的是大暑期間的氣候現象,因為大暑是盆地壹年中日照最多、溫度最高的時期,所以是盆地西部雨水最多、雷雨天氣最多的時期。
酷暑期間是三伏天,記得註意飲食,不要吃冷飲,註意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