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語有雲,丞相王渡河左,止言無愁,健康而言。然而,它轉向關勝,它無所不在。
暗示
聲無哀樂:嵇康寫了《聲無哀樂》,肯定了音樂的深刻感染力和人們對音樂的精神需求,主張聲音本身沒有哀樂之分,而是隨著人們的感情分為哀樂。
養生:嵇康寫了《養生論》。在養生之道上,要求修身養性,順應自然,胸中自足,不逆自然。
語詞窮竭:歐陽漸寫了《語詞窮竭》,反對形而上學所提倡的不可知論。他認為語言可以完整準確地表達思想,沒有語言,思想就無法表達。
數字
宰相王:王導(276-339),臨沂(今山東)人。生於魏晉名門望族“瑯邪王”,早年與瑯琊王交好,出謀獻策,遷居建鎮(後重建康,今江蘇南京)。永嘉元年(307),晉懷帝任命司馬睿為安東將軍,出城建功。王導陪他南下,成了安東司馬將軍。主動聯系南北士紳,擁立司馬睿為帝(金元帝),建立後東晉政權。王導是宰輔的官邸,掌管元帝、明帝、成帝的朝政。協調北方士紳與當地南方士紳的矛盾,以及司馬家與王家的矛盾,以“鎮鎮,平定王敦、蘇軍之亂”的方法處理統治集團與民眾的矛盾,威望很高,被稱為“關中”。鹹康五年(339)卒,六十四歲。成帝在朝廷吊唁,喪禮規格與霍光、司馬孚相同。在王道山的書法中,草書是最好的,包括代代相傳的草書《省顯帖》和《改說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