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難產、骨架大賬、頭痛、肝病、胃病、神經衰弱、心麻痹、手足疼痛、宮火、心臟病引起的子宮腫瘤。
取穴:取於第壹跖骨與第二跖骨之間關節的直前凹陷處,即取於硬穴後壹寸處。
原理和應用演示:
1.火控穴名為火控穴,即心控穴,涵蓋足厥陰,開手厥陰。同名經絡相通,控火點周圍有過於強烈的沖動,故對治療心血管疾病作用較強,故可治心麻痹,加強心臟復蘇,治療心臟病引起的頭痛。
2.火主穴治療子宮炎,子宮腫瘤的機理與火硬穴相同。
3.火主穴在太沖穴後,骨陷前。按古法,有些書是在骨陷前設太沖,所以火主穴與太沖壹致。太沖穴為木通土之穴,木主筋主風,肉主濕,火主穴可通腎,治寒,故常用治風濕,火主穴治膝痛極為有效。
4.火控穴治療胃病比較有效,尤其是木土不明的。
5.肝經控火穴位對治療頭痛、頭暈非常有效。
6.太沖穴古歌方認為是治療咽喉腫痛的關鍵穴(因為肝經入喉,通咽喉),效果更佳(因為貼骨入腎)。
7.太沖穴古方可治口歪眼歪,火主穴效果更佳。
8.火是治療手足疼痛的主穴,此穴配古靈穴,比開四關(合谷太沖)效果更好。
9.由於肝經環繞陰部,控火穴對治療陰部疼痛、疝氣、尿淋、婦科病有效。
10.火主穴治療張口不暢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