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由熱轉冷的過渡階段,陽消陰長。《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是指秋冬要采陰,以適應自然界陰生長的規律,為來年陽的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燥”是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
燥傷人,主要是消耗體液。如果體液被消耗,就會出現“燥”。秋天對應的臟腑是“肺”。秋燥侵肺,容易出現“燥燥、熱情、揭蓋”等癥狀。因此,秋季養生要以“防肺燥,護陰護津液”為主。
2、調養起居
護理從清晨開始。秋天氣候幹燥,但早晨,天氣清爽,空氣清新,是壹天中最舒適的時候。早睡早起是好習慣,有利於收斂,使肺不受秋燥損傷,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根據有關專家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的調查研究,秋季此類疾病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睡眠後期。秋季早起可以縮短或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預防腦血栓也有壹定的意義。
秋季熱天冷夜溫差大,要隨時增減衣服,預防秋季感冒。為了提高人體在冬季的禦寒能力,容易患氣管炎的呼吸抵抗力較弱的人,在秋季要進行專門的鍛煉,保證身體能夠順利地從暑熱“銜接”到秋涼,以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抗寒能力。
3.理氣養生
秋冬的寒風蕭瑟,讓人為之動容,尤其是老年人,暮氣沈沈的感覺讓他們情緒低落。憂郁易怒的情緒變化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很多影響。要擺脫氣候帶來的情緒變化,就要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振作起來,調整自己的狀態,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