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闕穴:人體肚臍的位置稱為神闕穴,是艾灸的常用穴位。能調理脾胃功能,改善腹痛腹瀉,還能活血止痛,緩解女性痛經,治療氣血兩虛。
2.中脘穴:位於神闕穴上方4寸,即肚臍上方4寸。妳可以把四個手指並攏,穿過中指近端指間關節畫壹條橫線,3寸,拇指指間關節1寸,就是中脘穴。艾灸此穴可緩解胃腸不適的各種癥狀,如腹痛、腸鳴音重、惡心等。,並有健脾祛濕的功效,能更好的調理脾胃;
3.脾俞穴:位於人體背部,胸椎棘突旁11.5寸位置,左右各壹。艾灸此位可健脾胃,還可治療便血、嘔吐、厭食等癥狀;
4.足三裏穴:位於小腿,屈膝時碰到膝蓋,就是髕骨。髕骨向下接觸的韌帶叫做髕骨韌帶。髕骨韌帶的內外側有兩處明顯的凹陷。外側凹陷稱為小腿鼻點,小腿鼻點向下3寸時為足三裏穴。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補中益氣;
5、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下3寸處,艾灸此穴有補腎固精、調理氣血、脾胃功能的作用。
除了在穴位上方艾灸,脾胃也可以通過飲食調理,比如保證飲食規律,避免油膩辛辣。同時可以適度運動,積極調節心情。必要時可服用健脾養胃的藥物,如健脾丸、補中益氣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