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的皇帝,他長壽的秘訣之壹就是“牙齒要勤敲”。敲牙,又稱“敲鐘”,是中國古代非常流行的養生術。民間諺語有句話叫“三百六十顆牙壹夜敲,七老八十顆牙不掉。”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人在叩齒的過程中唾液會增多,而傳統醫學認為唾液可以滋養五臟六腑。現代醫學也證明,唾液中含有多種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不僅能促進消化吸收,還具有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皮膚毛發、疏通關節竅等重要作用。
腎精充足,所以牙齒堅固,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牙齒容易松動,甚至提早脫落。敲擊牙齒可以堅固牙齒,補充腎精,所以可以強腎。敲牙的主要作用是堅固牙齒。如果牙齒健康,食物就容易咀嚼,胃部負擔就會減輕,從而達到養胃的效果。敲擊牙齒產生的唾液可以減輕脾胃的負擔,從而達到健脾胃的目的。牙齒和骨骼同源,由腎精滋養。叩診可以補腎填精,自然會對骨骼有益。持之以恒,必然會達到強健骨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