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養:細菌在體外人工培養時,必須根據其種向性滿足其營養需求。2.pH:大多數病原菌最適宜的pH值為pH 7.2 ~ 7.6,在此pH值下,細菌的酶活性較強,生長繁殖旺盛。霍亂弧菌等個別細菌在pH 8.4 ~ 9.2的堿性條件下生長最好。結核分枝桿菌最適pH值為6.5 ~ 6.8。細菌代謝過程中,糖類分解產生酸,pH值下降,不利於細菌生長。3.溫度:各種細菌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大多數病原菌生長的最適溫度為37℃,所以細菌通常在實驗室的37℃培養箱中培養。鼠疫桿菌等單個細菌在28 ~ 30℃生長最好。嗜熱菌能在50 ~ 60℃生長。海洋細菌是嗜冷的,能在0 ~ 30℃生長。4.氣體:氧氣和二氧化碳是細菌生長和繁殖所需的氣體。根據細菌的需氧量,細菌可分為三類:①專性需氧菌:具有完整呼吸酶系,需要分子氧作為氫受體來完成需氧呼吸,必須在需氧環境中生長的細菌,如結核分枝桿菌。它們中的壹些處於低氧壓下(1)。(2)專性厭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利用氧以外的物質作為氫受體,只能在厭氧環境中發酵。當有遊離氧時,它們不能利用分子氧,還要在有氧環境中遭受其產生的H2O2和超氧陰離子(O2-),甚至死亡,如破傷風梭菌;(3)兼性厭氧菌:具有好氧呼吸和厭氧發酵兩種功能,在好氧或厭氧環境下均可生長,但需氧時生長更好。大多數致病菌都屬於這壹類。壹般細菌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就能滿足需要。有些細菌,如腦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在最初的分離培養中,必須供給5% ~ 10%的二氧化碳才能生長。
上一篇:雅頓新生代時空膠囊非常堅硬。下一篇:瑜伽對身體有好處。瑜伽能改善內分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