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擊:牙齒相互碰撞。壹種古老的養生方法。北齊的顏之推寫了《顏氏養生家訓》:“我牙疼,牙抖,飲食忽冷忽熱。看到“抱樸子”有壹種咬緊牙關的方法。趁早磕頭三百下就好了,哪怕去幾天也就好了。”唐·白居易《走得晚》詩中寫道:“我老了,還藏著幾件事。晚上坐著不動,忘了睡覺。起來沒事幹,壹閉眼就咬著牙。”宋。周覓《歸心雜識前序》:“每日午後,衣坐,朝東或朝南,足坐,叩齒三十六。”清。曹寅《惠山涼歌》:“清風吹牙洗冷泉,今夜將舟移太湖尾。”
道教中祈福的儀式之壹。敲左牙是敲天鼓,敲右牙是敲天清,用來驅邪。上下八齒敲門,是用來敲鼓,溝通道理,早上玩的。武松明《燈下閑談,落井得道》:“道士是那貼竹簡,敲牙燒香的人。”《水滸傳》第七回:“有人磕頭,都說‘赤口上天堂,白舌下地府’。”《醒世直說·勘察靴·文獻二郎神》:“韓夫人磕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