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中平埔族受漢族影響較早。16世紀漢人到達臺灣省後,大米成為他們的主食。史書上有記載,平埔族的米飯醇香四溢,煮好的米飯兩三天香氣不會減少。但由於種植面積小,產量低,每年種植的農作物只夠自己壹年的消耗。
每當莊稼熟了,平埔人就會把它們砍下來或者直接從地上拔起,運回自己的谷倉或者掛在屋檐下。不要從谷倉或屋檐下摘谷穗,直到做飯。如果谷穗不是很幹,就在火上烤壹下,去掉水分,然後放在木臼或石臼裏,用長木杵去外殼。這種工作是男女合作的。壹般是晚上摘穗,放在火上曬幹,第二天早上搗碎去皮。第二天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晚上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基本就幾串。而且這可能是平埔族打算用糧的壹種措施。完成搗碎工作往往需要壹兩個小時,這樣壹天的食物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