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在秦國宰相的主持下,由壹批學者編撰的黃家族的經典著作。這本書寫於秦始皇統壹中國的前夕。
2.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壹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選擇了法家,讓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都受挫。呂的《春秋》是先秦道家的壹部著作,也是戰國末期雜家的壹部力作。全書共分26卷,160篇,20多萬字。
3.陸《春秋》分十二期、八測、六論。它註重博采眾長,以道教為主體,吸收了陰陽學說、儒家學說、法明學說和兵農學說。但主要目的屬於道教。
擴展數據
《魯春秋》是戰國末期的壹部重要著作。它完成於公元前239年左右,正好在秦國統壹六國之前。其書《基本上以道教為宗,取各家之長,棄其短,故能成家言[6]?。"是秦漢時期道教的代表作之壹。
呂不韋是戰國末期秦國的著名人物。魯在幫助被擄到趙國的外國人建立自己的辦事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洋人繼位為秦莊王項後,被任命為秦國丞相。
陸的《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有組織有計劃的著作。它以道家思想為基礎,堅持無為的行為準則,以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正義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