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識到資源不足的自我限制。
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但是我沒錢。
2.原本是壹個欲望不高的角色,只是在基本物質保障充足的情況下,想過佛門的生活。
-有些人是天生完美,並享受它。
3.夢想和自我定位是有差距的,缺乏自我意識導致了太多的希望和失望。
——沒有評估自己的能力和資源水平,總覺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多。後來被社會打了,心理落差大,義憤填膺。我只能壓抑內心的渴望。
4.現在的舒適區真的很舒服。互聯網增加了年輕人對生活的理解,很多人都活在壹種‘去哪兒就去哪兒’的心態中。
——佛教隨波逐流,想要美好的東西,但現在自己住也行,想買想吃的基本都能滿足。
5.我不想過多的參與韭菜的生活,也不想讓我的孩子繼續重復這樣的生活。
——現在的年輕人幾乎壹眼就能看到盡頭。既然都不開心,就不要苦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