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581-682),漢族,北周隋唐時期京兆花垣(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被後人譽為“藥王”。他也是壹個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他的道教名字對真人來說很奇妙。在很多道觀裏,都有壹個“藥王殿”。他醫德高尚,重視養生,助人為樂,是壹個真正的道士。他是中國陜西省耀縣人。581出生在壹個貧農家庭。他從小就很聰明,受到老師的高度評價。長大後,他開始喜歡道教。由於當時社會動蕩,孫思邈隱居在陜西秦嶺太白山,漸漸有了很高的聲望。當時朝廷命孫思邈為國子監博士,他拒絕了。在太白山,孫思邈學習道教經典,探索養生之術。同時,他還閱讀了許多醫學書籍,研究了古代醫方。他選擇“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為了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跑遍了山林。
孫思邈也非常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訪問並及時記錄,最終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開始接受朝廷的邀請,配合朝廷開展醫療活動。公元659年,世界上第壹部國家藥典《唐鑫本草》完成。孫思邈死於公元682年。據史籍、本草、道藏等文獻,以及陜西省耀縣藥王山碑刻記載,孫思邈著作有80余種,其中有許多已失傳至今。《舊唐書》提到孫思邈對老莊的自我詮釋。唐宋以來,二書史籍無記載,久已失傳,故其對道教教義的見解不詳。只有孟先生的《晉唐四十古註老子集註》被孫思邈依據趙秉文《老子集註》第六章“谷神不滅”壹句遺失。
上一篇:從西直門到房山中醫院怎麽坐地鐵?下一篇:用玉米粒煮粥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