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有句話:“內有形,必外有形。”意思是如果壹個人的身體出了問題,壹定會在身體表面表現出來。而《丹溪心法,能合脈色,能解萬法》提出:“凡有內者,必形於外。”《靈樞外揣》中提到:“公司之外,公司之內。”
內外夾擊,表裏相通,所以中醫能表內,能診病。比如肝、心、脾、肺、腎出了問題,妳可能意識不到,但是相應的眼、舌、口、脾、耳就會顯現出來。
由此可知,事物與事物內部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裏面有形狀,外面就壹定有形狀。”也可以引申到人的思想和品質上。這句話用來形容:1。人的內在氣質必然會在言行中體現出來。2、人的思想境界,會在言行中表現出來。
人、天地、自然是相互聯系的,體現在五臟六腑也是相互聯系的。知道了聯系,就要找到規律,找到事物之間的關聯,解決問題。很多事情看似偶然,長此以往,必然形成局面。中醫理論之所以合理,是通過臨床實踐,把偶然和必然區分開來。什麽病能治好,什麽病致命,這些年的醫書上都有描述。只有掌握了生理生命的運行規律,才能明確什麽是病態,知道什麽是共性,實現變化,不斷提高境界。所以說“醫療治國,中醫治病救人,醫療治病”。這裏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格局和境界。中醫,就是要從大局出發,尋找規律,以調整生命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