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淩盧比奧易》對荔枝奴的解釋是“荔枝剛完,龍眼熟,故南方人稱之為荔枝奴。”
龍眼在我國古人早就用於保健和治療疾病,被認為是滋補良藥,具有補養氣血、安神定誌的功效,可治療失眠、健忘、驚悸、體虛、產後水腫等。
龍眼肉可以單吃,也可以做成龍眼膏。如清代醫生王世雄描述的“玉靈膏”,是用白糖蒸桂圓肉制成的中藥(用量約為桂圓肉的1/10),據說有“補氣血,勝腎氣”的功效。
用開水沖服,可以治療氣血兩虛的患者,被認為非常適合產婦臨產前服用。桂圓還可與其他藥物配伍形成各種治療方劑,如歸脾湯,宋代醫家嚴格使用,記載於《濟生方》,具有健脾養心、益氣補血的功效,至今仍是保健常用名方。
此外,龍眼肉等食物可制成多種食物,如八寶飯、八寶粥等,是人們熟知的甜品,而桂圓蓮子湯、桂圓大棗湯、桂圓紅豆湯等也可用於食療。
現代科學實驗表明,龍眼肉富含葡萄糖、核黃素、鉀、鎂、磷,尤其是硒。還含有較多的蔗糖、酒石酸、煙酸、膽堿、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據報道,龍眼肉很可能含有延緩衰老的物質。
所以日常生活中適量吃龍眼肉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中醫認為,消化不良、舌苔厚膩、咽喉腫痛、牙痛、陰虛內熱的人,暫時不宜吃桂圓。?